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清真寺运作习惯法的概念及其实践 | 第11-16页 |
(一)习惯法与清真寺运作习惯法的源与流 | 第11-14页 |
(二)习惯法的国外实践 | 第14-15页 |
(三)习惯法在我国的实践 | 第15-16页 |
三、研究对象及选点缘由 | 第16-19页 |
(一)研究对象A村及其清真寺概况 | 第16-17页 |
(二)选点缘由 | 第17-19页 |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理论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五、研究内容、创新与不足 | 第20-23页 |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0-21页 |
(二)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第一章 A村清真寺日常事务管理习惯法 | 第23-28页 |
一、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习惯法构成 | 第23-25页 |
(一)寺管会成员的条件 | 第23-24页 |
(二)寺管会成员的选举程序 | 第24页 |
(三)寺管会成员的分工 | 第24-25页 |
二、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的运作习惯法 | 第25-28页 |
(一)寺管会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5页 |
(二)寺管会的运作习惯法 | 第25-28页 |
第二章 A村清真寺宗教事务运作习惯法 | 第28-36页 |
一、宗教职业人员运作习惯法 | 第28-31页 |
(一)阿訇资格认定及经堂教育的习惯法 | 第28-29页 |
(二)阿訇从事宗教事务的习惯法 | 第29-31页 |
二、伊斯兰教三大节日宗教活动运作习惯法 | 第31-34页 |
(一)组织安排 | 第31-32页 |
(二)宗教仪式 | 第32-33页 |
(三)宴席招待 | 第33-34页 |
三、A村清真寺主持特有宗教活动实证 | 第34-36页 |
(一)两位大湾派“老人家”忌日宗教活动 | 第34页 |
(二)“盖德尔夜”、登宵日宗教活动 | 第34-36页 |
第三章 A村清真寺财务运作习惯法 | 第36-39页 |
一、清真寺日常运作的收支构成 | 第36-37页 |
二、清真寺的财务管理制度 | 第37-39页 |
第四章 A村清真寺参与当地穆斯林婚丧嫁娶活动运作习惯法 | 第39-42页 |
一、清真寺参与当地穆斯林婚嫁活动运作习惯法 | 第39-40页 |
二、清真寺参与当地穆斯林丧事活动运作习惯法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关于清真寺运作习惯法的思考 | 第42-51页 |
一、A村清真寺运作习惯法凸显的优点分析 | 第42-43页 |
(一)寺管会运作良好的主要表现 | 第42页 |
(二)良好的寺管会运作对寺坊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三)形成了一定的制度 | 第43页 |
二、A村清真寺运作习惯法凸显的不足分析 | 第43-46页 |
(一)寺管会的失调与中断运作 | 第43-45页 |
(二)寺院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冲击 | 第45-46页 |
三、国家法和相关政策与清真寺习惯法的冲突与调适 | 第46-51页 |
(一)习惯法的合理性特点 | 第46-47页 |
(二)清真寺管理运作相关的国家宗教、民族立法及宗教政策 | 第47-48页 |
(三)国家法和相关政策与清真寺习惯法的冲突 | 第48-49页 |
(四)国家法和相关政策与清真寺习惯法的调适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