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与研究回顾 | 第14-26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7页 |
·历史街区 | 第14页 |
·街巷 | 第14-16页 |
·街巷空间 | 第16页 |
·保护 | 第16页 |
·更新 | 第16-17页 |
·街巷的分类 | 第17页 |
·按尺度及重要性划分 | 第17页 |
·按形状划分 | 第17页 |
·按流通程度划分 | 第17页 |
·按社会功能划分 | 第17页 |
·街巷的功能 | 第17-19页 |
·交通组织功能 | 第17-18页 |
·景观组织功能 | 第18页 |
·区划及交际联系功能 | 第18页 |
·商业活动功能 | 第18-19页 |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发展演变 | 第19-2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9-2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案例分析与总结 | 第26-34页 |
·国外案例分析与总结 | 第26-29页 |
·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保护与更新方式——马萨诸塞,罗维尔 | 第26-27页 |
·以住宅建设方式的保护与更新方式——巴黎,马赖 | 第27-28页 |
·工业和商业街的更新方式——诺丁汉,莱斯市场 | 第28-29页 |
·国内案例分析与总结 | 第29-33页 |
·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案例 | 第29-31页 |
·苏州古城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老城街巷空间的构成与特性研究 | 第34-44页 |
·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34-37页 |
·街巷空间中界面的功能 | 第34-35页 |
·街巷空间中界面的构成分析 | 第35-37页 |
·街巷空间形态分析 | 第37-40页 |
·街巷的平面形态 | 第37-38页 |
·街巷的比例与尺度 | 第38-39页 |
·街巷的节点 | 第39-40页 |
·老城街巷空间的景观性 | 第40-41页 |
·街巷空间中的景观元素及景观特点 | 第40页 |
·景观元素构成分析 | 第40-41页 |
·街巷文化特征 | 第41-44页 |
·平民的世俗文化特征 | 第42页 |
·传统的居住文化特征 | 第42-43页 |
·混合的多元文化特征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扬州仁丰里街区(06 号街坊)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 第44-73页 |
·研究背景 | 第44-47页 |
·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 | 第44-46页 |
·与扬州市老城区有关的保护与更新规划 | 第46-47页 |
·仁丰里街区(06 号街坊)街巷空间的现状调研分析 | 第47-51页 |
·仁丰里街区街巷保护与整治概况 | 第47-48页 |
·仁丰里街区街巷环境现状 | 第48-49页 |
·仁丰里街区街巷形态结构与特色 | 第49-50页 |
·仁丰里街区街巷居住民众的意见 | 第50-51页 |
·仁丰里(06 号街坊)街巷空间特色的分析 | 第51-67页 |
·街巷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 第51-58页 |
·街巷空间景观构成分析 | 第58-59页 |
·街巷空间遗产资源分析 | 第59页 |
·街巷空间的尺度与比例分析 | 第59-60页 |
·街巷空间的绿地景观分析 | 第60-62页 |
·街巷日常生活与人的行为分析 | 第62-65页 |
·街巷文化脉络的分析 | 第65-67页 |
·对仁丰里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的思考及建议 | 第67-73页 |
·仁丰里街区(06 号街坊)传统街巷空间更新设计方法 | 第67-69页 |
·仁丰里街区(06 号街坊)传统街巷空间意向的延续 | 第69页 |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内容 | 第69-70页 |
·对于以商业开发为目标的思考 | 第70-71页 |
·对于以旅游为目标的保护和利用的思考 | 第71-72页 |
·对于废弃工厂区的再利用和创意产业的引入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6页 |
·仁丰里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存在的问题 | 第73页 |
·忽视生活真实性的保护,强调商业经济效益的建设 | 第73页 |
·简单化的保护,忽视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 第73页 |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宏观对策 | 第73-74页 |
·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保护与更新的研究 | 第73-74页 |
·保护与更新相结合的发展途径 | 第74页 |
·多方参与的保护体系的建立 | 第74页 |
·老城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 第74-75页 |
·原真性原则 | 第74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74-75页 |
·新旧协调的原则 | 第75页 |
·近远期相结合原则 | 第75页 |
·街巷保护的总体思路与工作的组织实施 | 第75-7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图纸一 扬州市06 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 | 第78-82页 |
附录二 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 | 第82-88页 |
详细摘要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