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小结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6-19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BIM技术和塔吊布置规划理论概述 | 第19-31页 |
2.1 塔吊的选型 | 第19-22页 |
2.1.1 起重力矩和起重量 | 第19-20页 |
2.1.2 起升高度 | 第20-21页 |
2.1.3 工作幅度 | 第21-22页 |
2.2 塔吊布置原则 | 第22-26页 |
2.2.1 塔吊的安置位置 | 第22-23页 |
2.2.2 塔吊的基础设计 | 第23页 |
2.2.3 复核塔吊附墙尺寸 | 第23-25页 |
2.2.4 群塔的施工布置 | 第25页 |
2.2.5 塔吊的拆除 | 第25-26页 |
2.3 BIM技术 | 第26-31页 |
2.3.1 BIM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2 BIM的特性 | 第27-28页 |
2.3.3 BIM在塔吊布置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 第28-31页 |
3 基于BIM的塔吊布置规划系统 | 第31-61页 |
3.1 模块1:BIM建模 | 第32-36页 |
3.1.1 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 | 第32-33页 |
3.1.2 施工进度计划 | 第33页 |
3.1.3 建筑施工场地还原 | 第33-36页 |
3.2 模块2:数学建模 | 第36-50页 |
3.2.1 问题描述 | 第38页 |
3.2.2 目标函数 | 第38-40页 |
3.2.3 吊运时间 | 第40-48页 |
3.2.4 空间约束 | 第48-50页 |
3.3 模块3:模型求解 | 第50-60页 |
3.2.1 智能优化算法 | 第51页 |
3.2.2 萤火虫算法 | 第51-55页 |
3.2.3 改进的萤火虫算法 | 第55-60页 |
3.4 模块4:仿真模拟 | 第60-61页 |
3.4.1 塔吊布局可视化 | 第60页 |
3.4.2 塔吊操作模拟 | 第60-61页 |
4 某酒店扩建项目案例分析 | 第61-79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61-63页 |
4.1.1 某酒店扩建项目基本情况 | 第61页 |
4.1.2 塔吊的选型 | 第61-62页 |
4.1.3 塔吊的安装 | 第62-63页 |
4.2 案例项目的BIM建模 | 第63-73页 |
4.2.1 BIM模型的建立 | 第63-66页 |
4.2.2 需求区的确定 | 第66-67页 |
4.2.3 供应区的确定 | 第67-71页 |
4.2.4 塔吊布置的空间约束 | 第71-72页 |
4.2.5 工程量的提取和计算 | 第72-73页 |
4.3 最优塔吊布置规划方案的生成 | 第73-79页 |
4.3.1 改进的萤火虫算法的Matlab实现 | 第73-74页 |
4.3.2 算法输出结果的分析 | 第74-77页 |
4.3.3 最优方案的生成 | 第77-79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5.1 总结 | 第79页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 | 第89-9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
B LIEBHERR132EC-H8塔吊负载-速度SPSS数据输出 | 第89-92页 |
C 各方案改进的FA算法适应度曲线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