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2页 |
2 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理 | 第12-1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群团组织 | 第12-13页 |
2.1.2 基层社会治理 | 第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3页 |
2.2.2 政府失败理论 | 第13-14页 |
2.2.3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14页 |
2.3 现实依据 | 第14-15页 |
2.3.1 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 第14页 |
2.3.2 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 | 第14-15页 |
2.3.3 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15页 |
3 重庆市渝北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 | 第15-19页 |
3.1 渝北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背景概述 | 第15-16页 |
3.2 渝北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做法 | 第16-18页 |
3.2.1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拓展服务范围 | 第16页 |
3.2.2 培育引导社会组织接长工作手臂 | 第16-17页 |
3.2.3 建强群团组织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 第17页 |
3.2.4 创新网上群团服务提升治理实效 | 第17-18页 |
3.3 渝北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启示 | 第18-19页 |
3.3.1 党的领导是保障 | 第18页 |
3.3.2 服务群众是根本 | 第18页 |
3.3.3 联动协作是关键 | 第18-19页 |
3.3.4 改革创新是动力 | 第19页 |
4 当前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4.1 当前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4.1.1 群团组织职能事务不清 | 第19-20页 |
4.1.2 群团组织新兴领域覆盖不足 | 第20页 |
4.1.3 群团工作方式有效性下降 | 第20-21页 |
4.1.4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深度不够 | 第21页 |
4.1.5 群团组织之间协作治理能力不强 | 第21-22页 |
4.2 当前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22-25页 |
4.2.1 群团组织社会职能弱化 | 第22页 |
4.2.2 部分群团组织和干部意识能力不强 | 第22-23页 |
4.2.3 群团组织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倾向 | 第23页 |
4.2.4 群团基层基础薄弱 | 第23-24页 |
4.2.5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群团工作认识不足 | 第24-25页 |
5 推进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 | 第25-30页 |
5.1 强化群团职能职责 | 第25-26页 |
5.1.1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 | 第25页 |
5.1.2 突出服务发展大局 | 第25页 |
5.1.3 突出宣传教育引导 | 第25-26页 |
5.2 加强新领域新阶层有效覆盖 | 第26-27页 |
5.2.1 拓展群团组织覆盖领域 | 第26页 |
5.2.2 提高群团组织覆盖深度 | 第26-27页 |
5.2.3 注重社会组织培育引导 | 第27页 |
5.3 创新群团工作方式方法 | 第27-29页 |
5.3.1 加强群团联动协作 | 第27页 |
5.3.2 提升网上群团工作水平 | 第27-28页 |
5.3.3 优化群团活动和工作机制 | 第28页 |
5.3.4 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 第28-29页 |
5.4 夯实群团基层基础 | 第29-30页 |
5.4.1 强化基层群团工作力量 | 第29页 |
5.4.2 完善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 第29页 |
5.4.3 加强基层群团阵地建设 | 第29-30页 |
5.5 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 第30页 |
5.5.1 健全党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机制 | 第30页 |
5.5.2 推动构建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格局 | 第3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0-3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0-3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