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环境中的农用链霉素简介 | 第12-14页 |
1.1.2 农用链霉素的生态效应 | 第14-15页 |
1.2 链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概述及其应用 | 第18-28页 |
1.3.1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1.3.2 新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纳米材料 | 第20-22页 |
1.3.2.1 半导体纳米金属氧化物 | 第20页 |
1.3.2.2 碳基纳米材料 | 第20-21页 |
1.3.2.3 量子点 | 第21-22页 |
1.3.3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 | 第22-28页 |
1.3.3.1 生物催化型光电化学传感器 | 第22-25页 |
1.3.3.2 生物亲和型光电化学传感器 | 第25-28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基于CdTe-WO_3/APTES异质结光电化学传感的甜椒植株链霉素残留检测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试剂与药品 | 第33-34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34页 |
2.2.3 CdTe-WO_3/APTE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4 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 | 第35-36页 |
2.2.5 光电化学实验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2.3.1 CdTe-WO_3/APTES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6-40页 |
2.3.2 CdTe-WO_3/APTES异质结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2.3.3 CdTe-WO_3/APTES的电子转移机制探讨 | 第41-43页 |
2.3.4 链霉素检测可行性研究 | 第43-44页 |
2.3.5 测试实验条件优化 | 第44-45页 |
2.3.6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45-46页 |
2.3.7 适配体传感器的选择性、重复性、稳定性 | 第46-47页 |
2.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基于CdTe-SWCNHs光电化学传感的蜂蜜样品中链霉素残留检测 | 第49-62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3.2.1 试剂与药品 | 第50-51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51页 |
3.2.3 CdTe-SWCNHs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 | 第51-52页 |
3.2.4 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构建 | 第52页 |
3.2.5 光电化学检测实验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3.3.1 CdTe-SWCNHs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3-55页 |
3.3.2 CdTe -SWCNHs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 | 第55-56页 |
3.3.3 链霉素检测可行性探究 | 第56-57页 |
3.3.4 测试实验条件优化 | 第57-58页 |
3.3.5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58-59页 |
3.3.6 适配体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 第59-60页 |
3.3.7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链霉素在水体中的降解研究 | 第62-71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4.2.1 试剂与药品 | 第63-64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64页 |
4.2.3 降解实验 | 第64-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0页 |
4.3.1 链霉素在自来水中的降解研究 | 第66-68页 |
4.3.2 链霉素在长江水中的降解研究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