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影响玉米生产的关键因素 | 第9-10页 |
1.2 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 第10页 |
1.3 玉米株型相关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3.1 利用经典遗传学原理研究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 | 第11页 |
1.3.2 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 | 第11-14页 |
1.3.3 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玉米气生根相关性状的遗传 | 第14页 |
1.3.4 利用高通量分子标记对株型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 | 第14-16页 |
1.3.5 利用高通量分子标记对株型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 第16-17页 |
1.3.6 连锁分析结合关联分析解析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 | 第17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9页 |
2.3 株型相关性状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9-20页 |
2.4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页 |
2.5 基因型分析 | 第20-21页 |
2.6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分析 | 第21页 |
2.7 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 | 第21页 |
2.8 显著关联位点候选基因挖掘 | 第21-22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2-45页 |
3.1 株型相关性状连锁分析 | 第22-33页 |
3.1.1 RIL群体及其亲本株型相关性状的表型统计分析 | 第22-25页 |
3.1.2 RIL群体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5页 |
3.1.3 RIL群体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25-33页 |
3.2 株型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33-44页 |
3.2.1 自然群体株型相关性状表型统计分析 | 第33-37页 |
3.2.2 SNP基因型分析 | 第37页 |
3.2.3 自然群体株型相关性状表型观察值与SNP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37-41页 |
3.2.4 自然群体株型相关性状BLUP预测值与SNP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41-44页 |
3.2.5 自然群体株型相关性状表型观察值和BLUP预测值关联位点的比较 | 第44页 |
3.2.6 关联SNP标记附近候选基因挖掘 | 第44页 |
3.3 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51页 |
4.1 玉米不同株型性状QTL共位点 | 第45页 |
4.2 不同试验点一致性株型相关性状QTL | 第45页 |
4.3 利用表型观察值和BLUP预测值共同挖掘株型相关性状的显著关联位点 | 第45-46页 |
4.4 关联位点候选基因分析 | 第46页 |
4.5 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共同解析株型性状的遗传机制 | 第46-47页 |
4.6 本研究株型相关性状定位与前人定位结果的比较 | 第47-48页 |
4.7 对已定位的株型相关性状位点进行相关基因功能挖掘 | 第48-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