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基本思路 | 第13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概述 | 第14-18页 |
2.1 磋商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2 磋商制度的功能 | 第15-16页 |
2.3 磋商制度的程序 | 第16-18页 |
第3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施基本情况 | 第18-23页 |
3.1 明确磋商赔偿权利人 | 第18-19页 |
3.2 磋商协议保障措施多样化 | 第19-21页 |
3.3 其他改革创新 | 第21-23页 |
第4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困境 | 第23-34页 |
4.1 磋商制度的索赔请求权基础争议 | 第23-25页 |
4.2 磋商制度性质模糊 | 第25-26页 |
4.3 磋商制度主体救济途径不明 | 第26-28页 |
4.4 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衔接的程序问题 | 第28-29页 |
4.5 磋商与关联诉讼衔接过程中证据规则缺失 | 第29-30页 |
4.6 磋商制度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0-3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对策 | 第34-43页 |
5.1 明确磋商制度的索赔请求权基础 | 第34-35页 |
5.2 明确磋商制度的性质 | 第35-36页 |
5.3 建立磋商主体的救济途径 | 第36-38页 |
5.4 明确磋商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程序 | 第38-39页 |
5.5 确立磋商与关联诉讼的证据规则 | 第39-40页 |
5.6 完善磋商制度的监督机制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