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黄蓟马种群生态及趋色行为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蓟马危害 | 第8-9页 |
2.蓟马的发生与生活史的研究 | 第9页 |
3.蓟马的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 第9-10页 |
4.蓟马的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 第10-11页 |
5.蓟马的趋色行为及物理防治研究 | 第11-12页 |
6.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4-52页 |
第一章 长春地区大豆田蓟马群落调查 | 第14-18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温度对黄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8-2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2.3 小结 | 第21-22页 |
2.4 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大豆田黄蓟马种群消长动态 | 第23-2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3.3 小结 | 第26页 |
3.4 讨论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黄蓟马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 | 第27-3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4.3 小结 | 第35-36页 |
4.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大豆田黄蓟马种群在大豆植株上的垂直分布 | 第37-44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5.3 小结 | 第43页 |
5.4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六章 黄蓟马趋色行为及其田间防治应用 | 第44-52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6.2 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6.3 小结 | 第50页 |
6.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篇 结论与讨论 | 第52-56页 |
1 结论 | 第52-53页 |
1.1 大豆田蓟马种类及优势种形态测量 | 第52页 |
1.2 温度对黄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2页 |
1.3 黄蓟马的种群消长动态 | 第52-53页 |
1.4 黄蓟马田间分布型 | 第53页 |
1.5 黄蓟马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 | 第53页 |
1.6 黄蓟马趋性颜色筛选及田间应用 | 第53页 |
2 讨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