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合成方法 | 第12-16页 |
1.3.1 光气法生产TDI | 第12-13页 |
1.3.2 非光气法合成TDI | 第13-16页 |
1.4 甲苯二氨基甲酸酯分解制备TDI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4.1 甲苯二氨基甲酸酯分解所用催化剂 | 第16-18页 |
1.4.2 溶剂和热载体 | 第18-19页 |
1.4.3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19-20页 |
1.4.4 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1.4.5 动力学研究 | 第21-22页 |
1.5 在线红外技术的应用 | 第22页 |
1.5.1 在线红外技术用于机理研究 | 第22页 |
1.5.2 在线红外技术用于动力学研究 | 第22页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化学原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 第26-2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2 反应装置及操作步骤 | 第26-28页 |
2.3 原料及产物的制备与提纯 | 第28-29页 |
2.3.1 原料TDC的制备与提纯 | 第28-29页 |
2.3.2 TMI和TDI衍生物的制备与提纯 | 第29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29-31页 |
2.4.1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29-30页 |
2.4.2 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的测定 | 第30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 | 第30页 |
2.4.4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4.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0页 |
2.4.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第30页 |
2.4.7 反应过程在线红外光谱系统 | 第30页 |
2.4.8 热重和差热扫描分析(TGA/DSC) | 第30-31页 |
2.5 定量分析及计算 | 第31-33页 |
2.5.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5.2 标准工作曲线 | 第31页 |
2.5.3 定量分析过程及步骤 | 第31-32页 |
2.5.4 定量计算 | 第32-33页 |
第三章 Fe_2O_3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甲苯二氨基甲酸甲酯分解性能 | 第33-45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3.1 催化剂制备方法对Fe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不同Fe_2O_3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 第35-38页 |
3.3.3 Fe_2O_3-0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 第38-42页 |
3.3.4 Fe_2O_3与SiO2双组分催化剂催化TDC分解反应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TDC分解合成TDI反应的在线红外研究 | 第45-59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标样的扫描 | 第45-46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4.3.1 在线红外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47-51页 |
4.3.2 动力学模型方程 | 第51-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不同甲苯二氨基甲酸酯分解反应研究 | 第59-69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5.3.1 不同甲苯二氨基甲酸酯的热重表征与分析 | 第59-62页 |
5.3.2 不同甲苯二氨基甲酸酯的催化分解反应 | 第62-63页 |
5.3.3 Fe_2O_3催化甲苯二氨基甲酸酯分解反应机理推测 | 第63-66页 |
5.4 小结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