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预测与评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锂离子电池衰退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研究第14-21页
    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4页
    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2.3 锂离子电池的电路模型第15-18页
        2.3.1 常用的等效电路模型第16-17页
        2.3.2 常用的仿真电路模型第17-18页
    2.4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第18-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的衰退机制及寿命影响因素第21-31页
    3.1 锂离子电池的衰退机制第21-26页
        3.1.1 搁置时的衰退第23-24页
        3.1.2 循环使用时的衰退第24页
        3.1.3 充放电过程中的失效第24-26页
    3.2 外在使用因素对锂离子电池RUL的影响第26-28页
        3.2.1 使用温度对RUL的影响第26-27页
        3.2.2 放电倍率对RUL的影响第27-28页
    3.3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实验第28-30页
        3.3.1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的原理第28-29页
        3.3.2 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实验的过程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锂离子电池RUL的常规预测方法第31-46页
    4.1 灰色预测模型第31-33页
        4.1.1 GM(1,1)模型的基本理论第31-32页
        4.1.2 预测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4.2 BP神经网络第33-38页
        4.2.1 神经网络算法概述第33页
        4.2.2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第33-36页
        4.2.3 模型建立第36页
        4.2.4 预测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4.3 ARMA模型第38-44页
        4.3.1 ARMA模型的基本形式第39页
        4.3.2 ARMA模型的相关性分析及识别第39-41页
        4.3.3 ARMA模型的参数估计第41-42页
        4.3.4 ARMA模型的预测第42-44页
        4.3.5 预测结果与分析第44页
    4.4 三种算法预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基于改进LS-SVM的RUL预测方法第46-59页
    5.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第46-48页
    5.2 模糊信息粒化第48-49页
    5.3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49-54页
        5.3.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概念第49-51页
        5.3.2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LS-SVM的参数第51-52页
        5.3.3 基于FIG-PSO-SVM的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模型第52-54页
    5.4 结果对比与分析第54-58页
        5.4.1 基于LS-SVM的预测结果第54页
        5.4.2 基于改进LS-SVM的预测结果第54-57页
        5.4.3 与常规算法预测结果对比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59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步磁阻电机电磁分析与优化设计
下一篇:锂电池保护系统与锂电池组检测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