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纤维素化学加工工业论文--产品论文--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论文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降解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玉米秸秆简介第9-10页
    1.3 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结构第10-12页
    1.4 半纤维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4.1 加压热萃取半纤维素第12页
        1.4.2 超声波法提取半纤维素第12页
        1.4.3 有机溶剂提取半纤维素第12-13页
        1.4.4 碱性条件提取半纤维素第13页
    1.5 木质纤维生物质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5.1 酶水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第14页
        1.5.2 离子液体降解木质纤维生物质第14-15页
        1.5.3 酸水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第15页
        1.5.4 水热法降解木质纤维生物质第15页
    1.6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第17-28页
    2.1 实验原料、试剂与仪器第17-20页
        2.1.1 实验试剂及规格第17-18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及型号第18-20页
    2.2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降解的工艺流程第20页
    2.3 试验方法第20-22页
        2.3.1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第20页
        2.3.2 玉米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分离第20-21页
        2.3.3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酸降解第21-22页
        2.3.4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缓冲溶液降解第22页
    2.4 产物的分析与表征第22-25页
        2.4.1 提取产物的分析及表征第22-23页
            2.4.1.1 结晶度的测定第22页
            2.4.1.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2页
            2.4.1.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分布第22-23页
        2.4.2 降解液的分析及表征第23-25页
            2.4.2.1 DNS比色法第23-24页
            2.4.2.2 薄层色谱分离法及柱色谱分离法分析降解产物第24页
            2.4.2.3 降解产物的定性分析第24-25页
            2.4.2.4 降解产物的定量分析第25页
    2.5 产物产率的计算第25-28页
第三章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提取及其在酸降解体系内糖的分析第28-42页
    3.1 玉米秸秆成分分析第28-30页
        3.1.1 水分含量第28页
        3.1.2 灰分含量第28页
        3.1.3 木质素含量第28-29页
        3.1.4 纤维素含量第29页
        3.1.5 半纤维素含量第29页
        3.1.6 玉米秸秆中主要成分第29-30页
    3.2 提取物的分析第30-32页
        3.2.1 提取产物与原料的红外光谱对比第30页
        3.2.2 提取产物与原料的分子量分布图第30-31页
        3.2.3 提取纤维素与原料的结晶度分析第31-32页
    3.3 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2-33页
    3.4 降解液的糖分析第33-36页
        3.4.1 单糖糖量的测定第33-35页
        3.4.2 降解液中糖的来源分析第35-36页
    3.5 降解条件的优化第36-41页
        3.5.1 降解酸种类及浓度的选择第36-39页
        3.5.2 反应温度的考察第39-40页
        3.5.3 反应时间的考察第40-41页
    3.6 半纤维素降解生成单糖的结构示意图第41-42页
第四章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缓冲溶液降解体系内HMF的分析第42-52页
    4.1 HMF的定性分析第42-45页
        4.1.1 薄层色谱法分析第42页
        4.1.2 UV-Vis光谱分析第42-43页
        4.1.3 HPLC分析第43-44页
        4.1.4 NMR分析第44-45页
            4.1.4.1 ~1H-NMR分析第44页
            4.1.4.2 ~(13)C-NMR分析第44-45页
        4.1.5 HMF来源分析第45页
    4.2 HMF的定量分析第45-46页
    4.3 总还原糖量(TRS)的分析第46-47页
    4.4 HMF产率的优化第47-49页
    4.5 缓冲溶液催化剂的循环使用第49-50页
    4.6 HMF的产生机理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技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壳聚糖为基的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氯苯的吸附性能研究
下一篇:板式钾离子筛膜的制备及其在电渗析过程中对海水钾的分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