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8-13页 |
1.2.1 平均越浪量 | 第8-11页 |
1.2.2 单波越浪量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数值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 第15-26页 |
2.1 控制方程 | 第15页 |
2.2 湍流模型 | 第15-16页 |
2.3 自由表面追踪方法 | 第16-17页 |
2.4 数值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17-23页 |
2.4.1 数值模型的离散 | 第17-22页 |
2.4.2 离散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22-23页 |
2.5 造波、消波功能的实现 | 第23页 |
2.6 越浪量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数值水槽的建立 | 第26-39页 |
3.1 造波理论 | 第26-31页 |
3.1.1 规则波的模拟方法 | 第26-27页 |
3.1.2 不规则波的模拟方法 | 第27-28页 |
3.1.3 主动吸收式造波理论 | 第28-31页 |
3.2 消波理论 | 第31页 |
3.3 数值水槽性能测试 | 第31-37页 |
3.3.1 规则波的模拟 | 第31-35页 |
3.3.2 不规则波的模拟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平均越浪量的数值研究 | 第39-60页 |
4.1 数值模式的验证 | 第39-51页 |
4.1.1 无胸墙斜坡堤越浪的数值模拟 | 第39-44页 |
4.1.2 带胸墙斜坡堤越浪的数值模拟 | 第44-51页 |
4.2 断面尺寸对带胸墙斜坡堤平均越浪量的影响 | 第51-58页 |
4.2.1 堤顶超高H_c~1对平均越浪量Q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斜坡坡比m对平均越浪量Q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坡肩宽度b_1对平均越浪量Q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4 坡肩高度H_c对平均越浪量Q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单波越浪量的数值研究 | 第60-79页 |
5.1 数值模式的验证 | 第60-63页 |
5.2 带胸墙斜坡堤单波越浪量的研究 | 第63-76页 |
5.2.1 单波越浪量的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5.2.2 “Weibull分布法”计算带胸墙斜坡堤单波越浪量 | 第66-72页 |
5.2.3 带胸墙斜坡堤单波越浪量计算关系式 | 第72-76页 |
5.3 带胸墙斜坡堤单波越浪量的计算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A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