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1 前言 | 第15-2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21页 |
1.2.1 淀粉生物合成 | 第16-19页 |
1.2.2 氮肥调控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19页 |
1.2.3 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4 qRT-PCR基因表达方法研究 | 第20-21页 |
1.2.5 高通量测序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供试材料品质性状分析 | 第21页 |
1.3.2 供试材料间胚乳OsRSR1表达量比较分析 | 第21页 |
1.3.3 供试材料间OsRSRI结构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1.3.4 基因干扰材料品质性状分析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22页 |
1.3.5 基因干扰材料OsRSR1和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比较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2 盆栽试验 | 第23页 |
2.3 取样处理 | 第23-24页 |
2.4 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1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4.2 籽粒总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4.3 籽粒支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5 精米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6 稻米粘特性(RVA谱)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2.7 考种方法 | 第26页 |
2.8 OsRSR1和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量测定 | 第26-29页 |
2.8.1 试剂 | 第26页 |
2.8.2 引物设计 | 第26-27页 |
2.8.3 胚乳中TotalRNA提取方法 | 第27-28页 |
2.8.4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28页 |
2.8.5 qRT-PCR反应程序 | 第28-29页 |
2.9 OsRSR1序列测定 | 第29-34页 |
2.9.1 试剂和培养基 | 第29页 |
2.9.2 LB培养基 | 第29-30页 |
2.9.3 质粒结构 | 第30页 |
2.9.4 全长PCR引物设计 | 第30-31页 |
2.9.5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 第31页 |
2.9.6 OsRSR1全长PCR扩增 | 第31-32页 |
2.9.7 OsRSR1PCR产物的回收 | 第32页 |
2.9.8 PCR回收产物和QBV-3载体连接 | 第32-33页 |
2.9.9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3页 |
2.9.10 单菌落筛选、摇菌和质粒提取 | 第33-34页 |
2.9.11 克隆片段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34页 |
2.10 OsRSR1干扰材料检测及性状分析 | 第34-35页 |
2.10.1 T1代Hyg抗性转基因苗鉴定 | 第34页 |
2.10.2 T2代植株PCR检测 | 第34页 |
2.10.3 OsRSR1干扰材料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2.10.4 OsRSR1干扰材料产量性状测定 | 第35页 |
2.11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0页 |
3.1 不同灌浆时期供试材料胚乳淀粉含量比较 | 第36-38页 |
3.2 供试材料间稻米理化特性比较 | 第38-39页 |
3.3 不同灌浆时期供试材料OsRSR1表达量分析 | 第39-41页 |
3.3.1 总RNA提取、检测和反转录 | 第39页 |
3.3.2 qRT-PCR引物验证 | 第39-40页 |
3.3.3 不同灌浆时期供试材料OsRSR1表达量比较 | 第40-41页 |
3.3.4 不同灌浆期OsRSR1表达量与相对应时期胚乳淀粉的含量关系 | 第41页 |
3.4 OsRSR1DNA和mRNA克隆及测序 | 第41-54页 |
3.4.1 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41-42页 |
3.4.2 胚乳OsRSRI基因克隆 | 第42-43页 |
3.4.3 胚乳OsRSR1及QBV-3载体的酶切 | 第43页 |
3.4.4 供试材料间OsRSR1DNA克隆序列比较 | 第43-47页 |
3.4.5 供试材料间OsRSR1mRNA克隆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较 | 第47-49页 |
3.4.6 供试材料间OsRSR1DNA和mRNA克隆序列比较 | 第49-52页 |
3.4.7 供试材料间OsRSR1结构比较 | 第52-54页 |
3.5 OsRSR1干扰材料检测及性状分析 | 第54-60页 |
3.5.1 OsRSR1干扰材料T1代Hyg抗性鉴定 | 第54页 |
3.5.2 OsRSR1干扰材料T2代PCR检测 | 第54-55页 |
3.5.3 OsRSR1干扰材料灌浆不同时期淀粉含量比较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55-56页 |
3.5.4 OsRSR1干扰材料产量性状比较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56-57页 |
3.5.5 OsRSR1干扰材料间稻米理化特性的比较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57-58页 |
3.5.6 OsRSR1干扰材料表达量比较及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64页 |
4.1 关于胚乳淀粉含量及淀粉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关系 | 第60页 |
4.2 关于转录因子基因与性状遗传变异 | 第60-61页 |
4.3 关于遗传密码变异与性状变异间关系及产生变异途径 | 第61-62页 |
4.4 关于OsRSR1与籽粒淀粉合成的调控机制 | 第62-63页 |
4.5 关于氮素营养的调控机理 | 第63-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