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城市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第12-14页
        1.2.2 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控制技术研究第14-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方案第19-24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19-20页
        2.1.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第19页
        2.1.2 交通概况第19-20页
    2.2 实验方案第20-22页
        2.2.1 采样点选取第20-21页
        2.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21-22页
    2.3 样品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第22页
    2.4 采样径流场次与降雨特征第22-24页
第3章 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时空规律第24-63页
    3.1 各场次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24-52页
        3.1.1 2017年7月6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24-25页
        3.1.2 2017年7月14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25-30页
        3.1.3 2017年7月18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30-33页
        3.1.4 2017年7月27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33-36页
        3.1.5 2017年7月28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36-40页
        3.1.6 2017年8月17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40-44页
        3.1.7 2017年8月18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44-46页
        3.1.8 2017年8月26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46-50页
        3.1.9 2017年9月4日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规律第50-52页
    3.2 降雨径流重金属浓度与悬浮物相关性分析第52-55页
    3.3 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中重金属初期冲刷效应分析第55-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重金属平均浓度分析及负荷估算第63-75页
    4.1 不同功能区每场次降雨径流重金属平均浓度第63-68页
        4.1.1 居民区降雨径流重金属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第63-65页
        4.1.2 商业区降雨径流重金属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第65-66页
        4.1.3 工业区降雨径流重金属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第66-68页
    4.2 不同功能区所有场次降雨径流重金属平均浓度第68-69页
    4.3 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估算第69-73页
        4.3.1 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第69-71页
        4.3.2 相关系数的确定第71-72页
        4.3.3 降雨径流重金属年污染负荷估算结果与分析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降雨径流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滞留设施第75-92页
    5.1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75-81页
        5.1.1 实验用水第75页
        5.1.2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第75-77页
        5.1.3 实验方案第77-80页
        5.1.4 实验装置启动第80-81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5.2.1 两种生物滞留设施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第81-85页
        5.2.2 生物滞留设施各因素极差分析第85-88页
        5.2.3 进水量与出水量分析第88-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站异味治理工艺方案设计
下一篇:Pd/MTiO_x(M=K,Na)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对甲醛的室温催化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