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4页 |
1 引言 | 第14-17页 |
2 材料与试剂 | 第17-25页 |
2.1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8-20页 |
2.3 小鼠、细胞、细菌及质粒 | 第20-21页 |
2.4 溶液及缓冲液配制 | 第21-23页 |
2.5 引物序列 | 第23-25页 |
第一部分 研究ENH与ID、PK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25-55页 |
1.1 实验方法 | 第25-38页 |
1.1.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26页 |
1.1.2 Flag-ID2质粒的构建 | 第26-31页 |
1.1.3 点突变质粒的构建 | 第31-34页 |
1.1.4 293T细胞的培养 | 第34-35页 |
1.1.5 细胞转染 | 第35-36页 |
1.1.6 细胞免疫共沉淀 | 第36页 |
1.1.7 免疫印迹 | 第36-38页 |
1.2 实验结果 | 第38-53页 |
1.2.1 ENH是PKA的底物 | 第38-41页 |
1.2.2 ENH与ID2相互作用 | 第41-45页 |
1.2.3 ID2能被PKA磷酸化 | 第45-49页 |
1.2.4 ENH能促进PKA磷酸化ID2 | 第49页 |
1.2.5 PKA的激活不影响ENH或ID2的核质穿梭 | 第49-51页 |
1.2.6 ENH与细胞转录因子STAT3相互作用 | 第51-53页 |
1.3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ENH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 第55-72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55-61页 |
2.1.1 小鼠基因型鉴定 | 第55页 |
2.1.2 组织蛋白的提取 | 第55-56页 |
2.1.3 BCA法蛋白定量 | 第56页 |
2.1.4 血管石蜡切片 | 第56-57页 |
2.1.5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 第57-58页 |
2.1.6 小鼠颈总动脉结扎术 | 第58页 |
2.1.7 冰冻切片 | 第58-59页 |
2.1.8 血管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 第59页 |
2.1.9 ENH shRNA慢病毒包装 | 第59-60页 |
2.1.10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第60页 |
2.1.11 细胞RNA的提取 | 第60-61页 |
2.1.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6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61-70页 |
2.2.1 ENH敲除小鼠的鉴定 | 第61-62页 |
2.2.2 ENH敲除小鼠血管表现异常 | 第62-64页 |
2.2.3 ENH及ID2在血管新生内膜中表达升高 | 第64页 |
2.2.4 ENH缺失显著抑制由结扎引起的新生内膜的形成 | 第64-67页 |
2.2.5 ENH在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的缺失能部分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 第67-68页 |
2.2.6 分化型平滑肌中ENH表达上调 | 第68-69页 |
2.2.7 ENH shRNA慢病毒的构建 | 第69-70页 |
2.2.8 ENH抑制了由PDGF-BB刺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 第70页 |
2.3 讨论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综述 | 第7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