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赋家赋作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明初辞赋的范围界定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明初赋家分类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主动入仕型赋家 | 第14-17页 |
第二节 被动入仕型赋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隐居型赋家 | 第20页 |
第四节 新生代赋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辞赋题材内容 | 第23-54页 |
第一节 政治文化赋 | 第23-31页 |
一、科举赋 | 第23-25页 |
二、应制赋 | 第25-28页 |
三、治道赋 | 第28-30页 |
四、称颂政事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山水室宇赋 | 第31-36页 |
一、山水地理赋 | 第31-34页 |
二、室宇书斋赋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咏怀交游赋 | 第36-45页 |
一、咏怀赋 | 第36-43页 |
(一)隐逸之怀 | 第37-38页 |
(二)官场之惧 | 第38-39页 |
(三)批判之怒 | 第39-41页 |
(四)吊古之悲 | 第41-43页 |
二、交游赋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咏物感物赋 | 第45-54页 |
一、气象赋 | 第45-47页 |
二、动物赋 | 第47-49页 |
三、植物赋 | 第49-51页 |
四、器物赋 | 第51-54页 |
第三章 “祖骚宗汉”的辞赋艺术表现 | 第54-73页 |
第一节 “祖骚” | 第54-64页 |
一、仿骚句式 | 第54-61页 |
二、沿用屈骚意象 | 第61-63页 |
三、对骚体赋题材内容与审美形态的扩展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宗汉” | 第64-73页 |
一、主客问答 | 第66-67页 |
二、方位铺陈 | 第67-69页 |
三、整体性、图案化和夸饰性描写 | 第69-73页 |
结语 | 第73-7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录 B 明初赋家赋作一览表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