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成分分析及提取残渣的利用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罗汉松概述第14-15页
        1.1.1 罗汉松的生物学性状第14页
        1.1.2 罗汉松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第14-15页
        1.1.3 罗汉松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第15页
    1.2 挥发油概述第15-19页
        1.2.1 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挥发油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19页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1.3.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第21-33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1页
        2.1.1 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3页
        2.2.1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提取方法第21-22页
        2.2.2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得率计算第22页
        2.2.3 单因素实验第22页
        2.2.4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22-23页
        2.2.5 验证实验第23页
        2.2.6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GC-MS检测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31页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23-26页
        2.3.2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第26-28页
        2.3.3 响应面图分析第28-30页
        2.3.4 验证性实验第30页
        2.3.5 水蒸气法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第30-31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第3章 微胶囊双水相法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第33-45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33-34页
        3.1.1 实验仪器第33页
        3.1.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3-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2.1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挥发油工艺图第34页
        3.2.2 囊壁的选择第34页
        3.2.3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第34页
        3.2.4 实验计算第34页
        3.2.5 单因素实验第34页
        3.2.6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34-35页
        3.2.7 微胶囊双水相提取罗汉松枝叶挥发油GC-MS检测第3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3.3.1 囊壁选择实验第35-36页
        3.3.2 微胶囊双水相体系的选择第36页
        3.3.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36-39页
        3.3.4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第39-40页
        3.3.5 响应面图分析第40-41页
        3.3.6 微胶囊双水相法挥发油成分分析第41-43页
    3.4 验证性实验第43-44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44-45页
第4章 罗汉松剩余残渣提取总黄酮第45-54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45页
        4.1.1 实验仪器第45页
        4.1.2 实验试剂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2.1 罗汉松总黄酮的测定第45-46页
        4.2.2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46页
        4.2.3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第46页
        4.2.4 验证性实验第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3页
        4.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6-47页
        4.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47-49页
        4.3.3 响应面结果分析第49-51页
        4.3.4 响应面图分析第51-53页
        4.3.5 验证性实验第53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3-54页
第5章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和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第54-60页
    5.1 仪器与试剂第54页
        5.1.1 实验仪器第54页
        5.1.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4页
    5.2 实验方法第54-55页
        5.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54页
        5.2.2 O_2~-·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4-55页
        5.2.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第5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5.3.1 罗汉松枝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测定第55-57页
        5.3.2 罗汉松送黄酮抗氧化活性测定第57-59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59-60页
第6章 创新点、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0-61页
    6.1 创新点第60页
    6.2 不足之处第60页
    6.3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猴头菇多糖的肿瘤免疫治疗功效研究
下一篇:中药提取物对高糖饮食诱导的果蝇代谢异常的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