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上海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与治安防控体系研究--以B区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论第9-18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三、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第16页
    四、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一章 区域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概况与特征第18-30页
    第一节 区域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主体特征第18-23页
        一、犯罪人员的高占比第18-20页
        二、犯罪人员的低龄化第20-21页
        三、犯罪人员的地域性第21-22页
        四、犯罪人员的流动性第22-23页
    第二节 区域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类型特征第23-27页
        一、传统型犯罪与新兴型犯罪并存第23-26页
        二、自救型犯罪与自发型犯罪并存第26-27页
    第三节 区域外来流动人口犯罪行为特征第27-30页
        一、侵害目标相对集中第27页
        二、犯罪行为的团伙性第27-28页
        三、犯罪时间特性显著第28-30页
第二章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对治安防控体系的影响第30-39页
    第一节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主体对体系的影响第30-32页
        一、驱动体系的罪前防范第30-31页
        二、驱动体系的罪后跟踪第31-32页
    第二节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类型对体系的影响第32-33页
        一、以科技创新应对犯罪第32页
        二、体系社会控制力弱化第32-33页
    第三节 外来流动人口犯罪行为对体系的影响第33-39页
        一、负面影响:破窗理论效应加剧第33-36页
        二、正面促进: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发展第36-39页
第三章 外来流动人口治安防控体系建构中的问题第39-46页
    第一节 主体特征层面体系建构的问题第39-41页
        一、人口管理制度的不足第39-40页
        二、群体安置帮教机制的不足第40-41页
    第二节 客体特征层面体系建构的问题第41-44页
        一、科技创新的进展缓慢第41-42页
        二、社会组织的热情低下第42-43页
        三、公安机关的工作困境第43-44页
    第三节 行为特征层面体系建构的问题第44-46页
        一、体系保障机制失衡第44-45页
        二、体系运行机制缺漏第45-46页
第四章 外来流动人口治安防控体系建构路径第46-58页
    第一节 多维度主体的构建第46-52页
        一、社会化的犯罪风险预防第46-49页
        二、人性化的刑事政策转变第49-51页
        三、动态化的人口管理防控第51-52页
    第二节 多层次客体的构建第52-55页
        一、信息科技应用—大数据下科技创新建设第52-53页
        二、社会综合治理—创新多发共建共治模式第53-55页
    第三节 多元化手段的构建第55-58页
        一、强化薄弱区域技防设施第55-57页
        二、体系“点线面”均衡发展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安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我国民航机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浦东国际机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