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第14-16页 |
1.2 眼底图像处理目标 | 第16-21页 |
1.2.1 眼底结构与分析 | 第16-18页 |
1.2.2 眼底图像采集 | 第18-19页 |
1.2.3 研究对象和目标 | 第19-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1 视网膜血管分割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3.2 视盘定位与分割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第2章 基础工作与数据 | 第28-38页 |
2.1 图像预处理 | 第28-32页 |
2.1.1 获取高对比度颜色通道 | 第28-29页 |
2.1.2 噪声滤波 | 第29-30页 |
2.1.3 提取感兴趣区域 | 第30-31页 |
2.1.4 图像灰度倒置变换 | 第31页 |
2.1.5 光照均衡化 | 第31-32页 |
2.2 血管分割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2.3 测试数据库 | 第34-36页 |
2.3.1 DRIVE数据库 | 第34-35页 |
2.3.2 STARE数据库 | 第35-36页 |
2.3.3 MESSIDOR数据库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基于多尺度形态学和种子点跟踪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技术 | 第38-5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数学形态学操作 | 第39-43页 |
3.2.1 数学形态学基本操作 | 第39-40页 |
3.2.2 高低帽变换与图像增强 | 第40-41页 |
3.2.3 结构元素与多尺度 | 第41-43页 |
3.3 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 | 第43-50页 |
3.3.1 多尺度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 | 第43页 |
3.3.2 基于多阈值与跟踪的视网膜血管分割 | 第43-50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50-57页 |
3.4.1 实验结果 | 第50-56页 |
3.4.2 实验分析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基于局部对比度增强和区域增长的视网膜血管分割技术 | 第58-78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Gabor小波 | 第59-62页 |
4.2.1 Gabor小波简介 | 第59-62页 |
4.2.2 Gabor小波变换 | 第62页 |
4.3 算法思想 | 第62-71页 |
4.3.1 边界预处理 | 第63-64页 |
4.3.2 基于Gabor小波变换的血管增强 | 第64-66页 |
4.3.3 视网膜血管自动分割 | 第66-71页 |
4.4 算法测试与分析 | 第71-76页 |
4.4.1 实验结果 | 第71-73页 |
4.4.2 实验分析 | 第73-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基于Snakes的视盘的定位与分割 | 第78-102页 |
5.1 引言 | 第78-79页 |
5.2 Snakes模型 | 第79-82页 |
5.2.1 曲线与曲率力 | 第79-80页 |
5.2.2 Snakes模型 | 第80-82页 |
5.3 算法基本思想 | 第82页 |
5.4 视盘初定位 | 第82-89页 |
5.4.1 垂直方向初定位 | 第83页 |
5.4.2 水平方向初定位 | 第83-89页 |
5.5 视盘分割 | 第89-94页 |
5.5.1 图像增强 | 第89-91页 |
5.5.2 边界曲线初始化 | 第91-92页 |
5.5.3 视盘边界计算 | 第92-94页 |
5.6 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94-99页 |
5.6.1 评价标准 | 第94-96页 |
5.6.2 实验结果 | 第96-98页 |
5.6.3 实验分析 | 第98-9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