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考虑摩擦的两圆柱体分形接触模型与动力学参数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来源第16-17页
    1.2 传统接触理论第17-18页
        1.2.1 Hertz接触理论第17-18页
        1.2.2 接触刚度第18页
        1.2.3 接触阻尼第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1.3.1 分形理论形成概述第19-20页
        1.3.2 分形模型的发展概况第20-22页
        1.3.3 接触刚度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4 接触阻尼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
        1.4.2 研究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分形接触理论回顾第26-32页
    2.1 分形接触模型第26-29页
        2.1.1 弹-塑性接触状态第26-27页
        2.1.2 弹塑性接触面积的计算第27-28页
        2.1.3 两接触面的接触载荷第28-29页
    2.2 接触刚度的计算方法第29-30页
        2.2.1 圆柱体法向接触刚度第29-30页
        2.2.2 圆柱体切向接触刚度第30页
    2.3 接触阻尼的计算方法第30-32页
第三章 粗糙圆柱面接触承载能力模型第32-40页
    3.1 临界面积的摩擦修正公式第32页
    3.2 粗糙圆柱体的接触模型第32-34页
    3.3 分形模型的仿真结果第34-38页
        3.3.1 μ对分形模型的影响第34-35页
        3.3.2 D对分形模型的影响第35-37页
        3.3.3 G对分形模型的影响第37页
        3.3.4 φ对分形模型的影响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粗糙圆柱面接触刚度模型第40-71页
    4.1 粗糙圆柱面的法向刚度模型第40-48页
        4.1.1 单微凸体法向刚度模型第40-41页
        4.1.2 多微凸体法向刚度模型第41-43页
        4.1.3 法向刚度分形模型第43-48页
    4.2 法向刚度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第48-55页
        4.2.1 μ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48-49页
        4.2.2 D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49-50页
        4.2.3 G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50-51页
        4.2.4 φ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51-52页
        4.2.5 R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52-53页
        4.2.6 接触形式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53-54页
        4.2.7 小结第54-55页
    4.3 粗糙圆柱面切向刚度模型第55-59页
        4.3.1 切向接触刚度基本理论第55-57页
        4.3.2 临界面积的摩擦修正公式第57页
        4.3.3 接触载荷摩擦修正公式第57-58页
        4.3.4 切向刚度分形模型第58-59页
    4.4 切向刚度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第59-71页
        4.4.1 μ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59-60页
        4.4.2 φ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60-62页
        4.4.3 D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62-64页
        4.4.4 G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64-68页
        4.4.5 接触形式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68-69页
        4.4.6 R对切向刚度的影响第69页
        4.4.7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粗糙圆柱面法向阻尼模型第71-83页
    5.1 结合面法向阻尼模型第71-74页
        5.1.1 载荷的摩擦修正公式第71-72页
        5.1.2 单微凸体弹性接触的应变能第72-73页
        5.1.3 单微凸体塑性接触的应变能第73页
        5.1.4 阻尼损耗因子与阻尼系数第73-74页
    5.2 法向阻尼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第74-81页
        5.2.1 μ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74-75页
        5.2.2 D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75-76页
        5.2.3 φ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76-77页
        5.2.4 G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77-79页
        5.2.5 接触形式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79-80页
        5.2.6 R对法向阻尼的影响第80-81页
    5.3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83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83-84页
    6.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附录1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型喷水推进泵推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DN15型球形阀门自动装配工艺与设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