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重庆市种公猪精液PRRSV监测及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PRR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第11-12页
        1.1 PRRS的流行特点第11页
        1.2 临床症状第11-12页
    2.感染PRRSV公猪精液带毒第12-17页
        2.1 精液中PRRSV的来源与生殖道感染第13-15页
        2.2 PRRSV对精液质量的影响第15-16页
        2.3 精液中PRRSV的检测第16-17页
    3.PRRSV的基因组结构第17-21页
        3.1 PRRSV的非结构蛋白和功能第17-19页
        3.2 PRRSV的结构蛋白和功能第19-21页
    4.PRRSV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第21-23页
        4.1 5 ’UTR和3’UTR的遗传变异第21页
        4.2 非结构蛋白的遗传变异第21-22页
        4.3 结构蛋白的遗传变异第22-23页
第2章 引言第23-25页
第3章 重庆公猪精液品质及PRRSV带毒分析第25-51页
    1.材料和方法第25-31页
        1.1 样品来源第25-26页
        1.2 主要试剂第26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6-27页
        1.4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置第27页
        1.5 精液样本质量检测第27-28页
        1.6 精液样本PRRSV检测第28-30页
        1.7 病毒株荧光RT-PCR鉴定第30-31页
    2.结果第31-46页
        2.1 精液质量分析第31-44页
        2.2 RT-PCR扩增结果第44-45页
        2.3 病毒株荧光RT-PCR鉴定第45-46页
    3.讨论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4章 重庆市PRRSV变异株nsp2高变区和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第51-69页
    1.材料和方法第51-56页
        1.1 病料来源第51页
        1.2 主要试剂第51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1-52页
        1.4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置第52页
        1.5 参考毒株第52-53页
        1.6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53-55页
        1.7 PCR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55-56页
    2.结果第56-66页
        2.1 目的基因的扩增结果第56-57页
        2.2 NSP2高变区的序列分析第57-62页
        2.3 ORF5基因的序列分析第62-66页
    3 讨论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两株与疫苗株高同源的PRRSV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变异分析第69-87页
    1.材料和方法第69-76页
        1.1 病料来源第69页
        1.2 主要试剂第69-70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70页
        1.4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置第70页
        1.5 参考毒株表第70-72页
        1.6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72-75页
        1.7 PCR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75-76页
    2.结果第76-83页
        2.1 全基因组各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第76页
        2.2 全基因组序列拼接及序列同源性比对第76-77页
        2.3 非结构蛋白的序列分析第77页
        2.4 结构蛋白序列分析第77-78页
        2.5 5 ’UTR和3’UTR分析第78-79页
        2.6 CQ1701、CQ1702株特殊的氨基酸突变点第79-80页
        2.7 与毒力相关的氨基酸的比较第80-81页
        2.8 CQ1701、CQ1702株与JXA1P45编码区序列比对分析第81-83页
        2.9 全基因组的遗传演化分析第83页
    3.讨论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鸡源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对AA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时期降雨变化对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