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1.1 土壤中铜、铬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危害 | 第12-16页 |
| 1.1.1 土壤中铜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危害 | 第13-14页 |
| 1.1.2 土壤中铬的污染来源、现状及危害 | 第14-16页 |
|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 第16-18页 |
| 1.2.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6页 |
| 1.2.2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6-17页 |
| 1.2.3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7-18页 |
| 1.3 土壤中铜、铬的修复技术现状 | 第18-19页 |
| 1.3.1 土壤中铜的修复技术现状 | 第18-19页 |
| 1.3.2 土壤中铬的修复技术现状 | 第19页 |
| 1.4 巯基修饰纳米二氧化硅修复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1.5 亚铁盐修复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6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1.6.1 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30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0-36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2.1.2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0-31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2.2.1 供试土壤 | 第31-32页 |
| 2.2.2 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32-33页 |
| 2.2.3 浸出毒性测定 | 第33页 |
| 2.2.4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2.3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巯基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对污染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探究 | 第36-48页 |
| 3.1 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36-44页 |
| 3.1.1 不同钝化剂用量对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1.2 土壤含水率对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 3.1.3 pH对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1.4 钝化时间对土壤中铜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 3.2 钝化前后土壤中Cu的形态分布变化 | 第44-4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巯基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对污染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研究 | 第48-59页 |
| 4.1 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48-55页 |
| 4.1.1 不同钝化剂用量对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4.1.2 土壤含水率对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 4.1.3 pH对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 4.1.4 钝化时间对土壤中铬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 4.2 钝化前后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变化 | 第55-5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硫酸亚铁铵对污染土壤中Cr(Ⅵ)钝化效果的研究 | 第59-70页 |
| 5.1 土壤中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59-66页 |
| 5.1.1 不同钝化剂用量对土壤中Cr(Ⅵ)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1.2 土壤含水率对土壤中Cr(Ⅵ)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61-63页 |
| 5.1.3 pH对土壤中Cr(Ⅵ)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 5.1.4 钝化时间对土壤中Cr(Ⅵ)钝化效果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2 钝化前后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变化 | 第66-6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论文发表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