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概述 | 第12-16页 |
1.1.1 稀土元素简介 | 第12页 |
1.1.2 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的发光机理 | 第12-14页 |
1.1.3 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的主要类型 | 第14-15页 |
1.1.4 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咔唑类化合物及其稀土配合物研究动态 | 第16-23页 |
1.2.1 咔唑及其衍生物的简介 | 第16页 |
1.2.2 咔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第16-19页 |
1.2.3 咔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 第19-23页 |
1.2.4 咔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3 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稀土配合物研究动态 | 第23-28页 |
1.3.1 1,8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的简介 | 第23页 |
1.3.2 1,8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第23-24页 |
1.3.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 第24-28页 |
1.3.4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 | 第28-30页 |
第2章 咔唑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30-53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2.3 检测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2.4 咔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结构 | 第31-35页 |
2.2.5 新型咔唑衍生物铕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2.3.1 咔唑衍生物铕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及性质 | 第36-37页 |
2.3.2 咔唑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2.3.3 咔唑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40页 |
2.3.4 咔唑衍生物铕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40-42页 |
2.3.5 咔唑衍生物铕配合物的结构 | 第42-43页 |
2.3.6 咔唑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 第43-47页 |
2.3.7 咔唑衍生物铕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47-48页 |
2.3.8 咔唑衍生物及其铕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8-51页 |
2.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铽配合物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3-74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3.2.3 检测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3.2.4 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结构 | 第55-58页 |
3.2.5 新型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2页 |
3.3.1 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及性质 | 第58-59页 |
3.3.2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铽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9-61页 |
3.3.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铽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3.3.4 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63-64页 |
3.3.5 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结构 | 第64-65页 |
3.3.6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 第65-69页 |
3.3.7 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 第69-71页 |
3.3.8 1,8-萘酰亚胺衍生物铽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71-72页 |
3.4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B 目标化合物谱图 | 第86-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