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黄花苜蓿泛素连接酶Mf630参与内质网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1 植物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概述第11页
    1.2 植物具有跨膜域的RING类型泛素连接酶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TMD-RING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第12页
        1.2.2 TMD-RING在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第12-13页
        1.2.3 TMD-RING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第13页
        1.2.4 TMD-RING在植物养分代谢和转运中的作用第13-14页
        1.2.5 TMD-RING在植物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第14页
        1.2.6 TMD-RING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第14页
        1.2.7 内质网定位的TMD-RING第14-15页
    1.3 酵母及动物相关内质网蛋白质量控制第15-20页
        1.3.1 分子伴侣结合未折叠蛋白并帮助其正确折叠第15页
        1.3.2 钙连结蛋白和钙网织蛋白循环帮助蛋白折叠第15-16页
        1.3.3 甘露糖残基标记未能正确折叠的蛋白第16-17页
        1.3.4 内质网相关降解第17-20页
    1.4 酵母及动物相关内质网胁迫第20-22页
    1.5 植物内质网蛋白质量控制第22-24页
        1.5.1 植物内质网分子伴侣第22页
        1.5.2 植物CNX/CRT循环第22-23页
        1.5.3 植物糖基化修饰第23页
        1.5.4 植物内质网相关降解第23-24页
    1.6 植物内质网胁迫第24-26页
        1.6.1 植物内质网胁迫信号感知第24-26页
        1.6.2 植物内质网胁迫信号传递第26页
    1.7 黄花苜蓿非生物胁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第26-28页
        1.7.1 黄花苜蓿耐寒性研究进展第27-28页
        1.7.2 黄花苜蓿耐旱性研究进展第28页
        1.7.3 黄花苜蓿耐盐性研究进展第28页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3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53页
    2.1 材料第31-32页
        2.1.1 植物材料第31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31页
        2.1.3 酶和化学试剂第31-32页
    2.2 溶液及试剂第32-34页
        2.2.1 常用溶液第32-33页
        2.2.2 培养基第33-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53页
        2.3.1 分子克隆第34-38页
        2.3.2 植物材料分子鉴定第38-42页
        2.3.3 遗传转化及体内互作第42-44页
        2.3.4 蛋白纯化及生化反应第44-47页
        2.3.5 酵母转化、酵母双杂交构建及筛选第47-53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3-81页
    3.1 Mf630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第53-54页
        3.1.1 Mf630基因克隆第53页
        3.1.2 Mf630基因序列分析第53-54页
    3.2 Mf630基因表达分析第54-57页
        3.2.1 Mf630基因诱导表达模式第54-55页
        3.2.2 Mf630启动子克隆及活性分析第55-57页
    3.3 Mf630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膜蛋白第57-60页
    3.4 Mf630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分析第60-61页
    3.5 Mf630在拟南芥中的功能研究第61-63页
        3.5.1 过表达Mf630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衣霉素耐受性第61-62页
        3.5.2 过表达Mf630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盐胁迫耐受性第62-63页
    3.6 Mf630在苜蓿中的功能研究第63-67页
        3.6.1 过表达Mf630转基因苜蓿和RNAi转基因苜蓿的获得与鉴定第64-65页
        3.6.2 Tnt1突变体鉴定第65页
        3.6.3 转基因苜蓿和Tnt1突变体盐胁迫表型分析第65-67页
    3.7 Mf630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第67-70页
        3.7.1 酵母双杂交系统及诱饵载体选择第67-68页
        3.7.2 分裂泛素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第68-69页
        3.7.3 Mf630相互作用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第69-70页
    3.8 Mf630相互作用蛋白的验证第70-78页
        3.8.1 Mf630与MtSec61γ相互作用第70-74页
        3.8.2 Mf630与MtUBC32相互作用第74-76页
        3.8.3 Mf630与MtUBC34相互作用第76-78页
    3.9 Mf630是一个新的内质网相关降解泛素连接酶第78-81页
        3.9.1 Mf630可能降解AtCPY~*-GFP的逻辑推测第78页
        3.9.2 Mf630促进AtCPY~*-GFP降解的实验证据第78-81页
第四章 讨论及展望第81-85页
第五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附录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个人简历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sl1垂体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垂体中Isl1敲除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拟南芥近缘物种间生殖隔离机制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