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3 研究评析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1.4.1 创新点第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7页
        2.1.1 农村第16页
        2.1.2 基本公共服务第16-17页
        2.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22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17-18页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18-19页
        2.2.3 公平与正义理论第19-20页
        2.2.4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0-22页
3 湛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与成效第22-28页
    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意义第22-23页
        3.1.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第22页
        3.1.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22-23页
        3.1.3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第23页
    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成效第23-28页
        3.2.1 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优化第24页
        3.2.2 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大第24-26页
        3.2.3 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扩大第26页
        3.2.4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第26-28页
4 湛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问题第28-34页
    4.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识不够第28-29页
    4.2 供给总量不足第29-30页
        4.2.1 教育投资不足,师资薄弱第29页
        4.2.2 医疗资源缺乏,水平低下第29页
        4.2.3 社会保障欠缺,覆盖面小第29页
        4.2.4 基础设施失衡,差异较大第29-30页
    4.3 供求结构不合理第30-31页
        4.3.1 城乡财政投入非均等化第30页
        4.3.2 供给主体以及方式单一第30-31页
        4.3.3 部分公共产品供给过剩第31页
    4.4 现存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第31-32页
        4.4.1 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过低第31页
        4.4.2 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第31-32页
    4.5 供给效率低下第32-34页
        4.5.1 政府财权与事权边界划分不清第32页
        4.5.2 信息不对称导致民意表达不畅第32页
        4.5.3 公共服务供给市场机制未建立第32-33页
        4.5.4 均等化建设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第33-34页
5 典型示范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比较研究第34-40页
    5.1 调顺村第34-36页
        5.1.1 调顺村概况第34页
        5.1.2 建设的具体措施第34-35页
        5.1.3 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5页
        5.1.4 建设的经验成效第35-36页
    5.2 仙村第36-38页
        5.2.1 仙村简介第36页
        5.2.2 建设情况第36-37页
        5.2.3 建设的成功经验第37-38页
        5.2.4 建设困难第38页
    5.3 案例启示第38-40页
6 湛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对策第40-45页
    6.1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第40页
    6.2 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40-41页
        6.2.1 建设城乡统一的基础教育体系第40页
        6.2.2 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第40-41页
        6.2.3 建立城乡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1页
        6.2.4 建立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第41页
    6.3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第41-42页
        6.3.1 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第41-42页
        6.3.2 多元供给模式,创新融资机制第42页
        6.3.3 均衡供给资源,促进城乡协调第42页
    6.4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42-43页
        6.4.1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第42页
        6.4.2 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第42-43页
    6.5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第43-45页
        6.5.1 明确政府职责,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第43页
        6.5.2 提高公民参与,畅通民意表达机制第43页
        6.5.3 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第43-44页
        6.5.4 完善均等化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第44-45页
7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1第49-51页
附录2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导师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研究--以西安某非营利组织为例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