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西江油田X区块珠江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水淹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0.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1-12页
    0.4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量第12-13页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第13-18页
    1.1 区域背景及构造特征第13-14页
        1.1.1 区域背景第13页
        1.1.2 构造特征第13-14页
    1.2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第14-15页
    1.3 油藏特征与储层概况第15-17页
    1.4 研究区开发概况第17-18页
第二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18-38页
    2.1 层间非均质性第18-21页
        2.1.1 物性非均质性第18-19页
        2.1.2 砂体发育程度第19-20页
        2.1.3 隔层分布程度第20-21页
    2.2 平面非均质性第21-23页
        2.2.1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第21-22页
        2.2.2 砂体展布特征第22-23页
    2.3 层内非均质性第23-26页
        2.3.1 渗透率表征方法第23-24页
        2.3.2 密闭取心井层内渗透性参数第24-25页
        2.3.3 层内非均质性平面分布第25-26页
    2.4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第26-38页
        2.4.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第26-27页
        2.4.2 孔隙类型及特征第27-28页
        2.4.3 储层成岩作用第28-32页
        2.4.4 成岩作用对孔隙类型的影响第32-33页
        2.4.5 储层吼道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第33-38页
第三章 水淹层解释方法及验证第38-47页
    3.1 水淹层定性解释方法第38-39页
        3.1.1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建立第38页
        3.1.2 水淹层定性解释图版验证第38-39页
    3.2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第39-47页
        3.2.1 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第39-42页
        3.2.2 水淹半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第42-43页
        3.2.3 水淹层定量解释方法及验证第43页
        3.2.4 取心井水淹解释第43-47页
第四章 垂向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第47-57页
    4.1 取心井水淹的层间差异性第47-48页
    4.2 取心井水淹与层内非均质性的关系第48-51页
        4.2.1 水淹与岩性关系第48页
        4.2.2 水淹与韵律性的关系第48-51页
    4.3 取心井微观水淹特征及其与非均质的关系第51-54页
    4.4 润湿相变化分析第54-57页
第五章 水淹平面分布特征及其与非均质性的关系第57-68页
    5.1 平面水淹分布研究思路第57-58页
    5.2 主力油层平面水淹规律及控因分析第58-64页
        5.2.1 边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第58-61页
        5.2.2 底水油层水淹特征及控因第61-64页
    5.3 珠江组油层水淹特征第64-65页
        5.3.1 珠江组上部油层组水淹特征第64-65页
        5.3.2 珠江组下部油层组水淹特征第65页
    5.4 空间水淹与平面非均质性的关系第65-68页
        5.4.1 水淹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第65-66页
        5.4.2 水淹与非均质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6储层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兴古7潜山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及注非烃类气体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