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2页 |
0.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0.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2-18页 |
1.1 区域位置及构造背景 | 第12页 |
1.2 潜山地层组成 | 第12-15页 |
1.3 兴古潜山勘探开发历程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兴隆台潜山带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 | 第18-40页 |
2.1 潜山带构造特征 | 第18-24页 |
2.1.1 基底层位标定及地震反射特征 | 第18-19页 |
2.1.1.1 层位标定 | 第18-19页 |
2.1.1.2 地震反射特征 | 第19页 |
2.1.2 断裂特征 | 第19-24页 |
2.2 区域构造演化分析 | 第24-28页 |
2.3 兴隆台潜山带结构特征及演化 | 第28-40页 |
2.3.1 潜山带内幕结构特征 | 第28-33页 |
2.3.2 兴-马“断槽”两侧近东西向断层形成时代探讨 | 第33页 |
2.3.3 兴隆台潜山近东西走向逆断层形成时代探讨 | 第33-36页 |
2.3.4 兴古潜山构造演化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潜山储层特征 | 第40-54页 |
3.1 岩石学特征 | 第40-43页 |
3.1.1 太古界岩性特征 | 第40-42页 |
3.1.2 中生界岩性特征 | 第42-43页 |
3.2 潜山储层特征 | 第43-54页 |
3.2.1 太古界储层特征 | 第43-47页 |
3.2.2 中生界储层特征 | 第47-54页 |
第四章 兴隆台潜山带油气成藏特征 | 第54-64页 |
4.1 烃源岩特征 | 第54-55页 |
4.1.1 沙四段烃源岩特征 | 第54页 |
4.1.2 沙三段烃源岩特征 | 第54-55页 |
4.2 输导体系 | 第55-57页 |
4.2.1 断裂型输导体系 | 第55-56页 |
4.2.2 不整合型输导体系 | 第56页 |
4.2.3 内幕裂缝型输导体系 | 第56-57页 |
4.3 兴隆台潜山带油气聚集条件 | 第57-60页 |
4.4 兴隆台潜山成藏模式 | 第60-64页 |
4.4.1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 第60-62页 |
4.4.2 兴隆台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