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状木霉生物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纳米银简介 | 第11页 |
| 1.2 纳米银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2.1 化学领域的应用 | 第11页 |
| 1.2.2 电子领域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2.3 光学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 1.2.4 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12页 |
| 1.3 纳米银的合成方法概况 | 第12-14页 |
| 1.3.1 物理法 | 第12-13页 |
| 1.3.2 化学法 | 第13页 |
| 1.3.3 生物法 | 第13-14页 |
| 1.4 微生物合成纳米银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1.4.1 细菌合成纳米银 | 第14-15页 |
| 1.4.2 真菌合成纳米银 | 第15-17页 |
| 1.5 微生物合成纳米银的机理研究概况 | 第17页 |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 1.7 研究创新点 | 第18页 |
| 1.8 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18页 |
| 1.9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合成纳米银真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19-28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2.1.1 土壤样品 | 第19页 |
| 2.1.2 培养基及配置方法 | 第19页 |
| 2.1.3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9-20页 |
| 2.1.4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20页 |
| 2.1.5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0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 2.2.1 耐银真菌菌株筛选 | 第20-21页 |
| 2.2.2 合成纳米银真菌的筛选 | 第21页 |
| 2.2.3 合成纳米银真菌的鉴定 | 第21-23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 2.3.1 耐银真菌菌株筛选 | 第23页 |
| 2.3.2 合成纳米银菌株的筛选 | 第23-24页 |
| 2.3.3 真菌菌株的鉴定 | 第24-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纳米银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39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3.1.1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 3.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3.1.3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 3.2.1 菌株活化 | 第28-29页 |
| 3.2.2 纳米银的制备 | 第29页 |
| 3.2.3 纳米银的纯化 | 第29页 |
| 3.2.4 纳米银的表征 | 第29-31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3.3.1 纳米银的生物合成 | 第31页 |
| 3.3.2 纳米银的分离纯化 | 第31-32页 |
| 3.3.3 纳米银的表征 | 第32-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纳米银杀菌性能测定及合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39-48页 |
| 4.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 4.1.1 供试菌株 | 第39页 |
| 4.1.2 培养基 | 第39页 |
| 4.1.3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 4.1.4 试剂配置方法 | 第39-40页 |
| 4.1.5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4.2.1 纳米银杀菌性能检测 | 第41页 |
| 4.2.2 胞外滤液浓缩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1页 |
| 4.2.3 纳米银表面附着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1页 |
| 4.2.4 电泳实验 | 第41-42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4.3.1 杀菌性能测定 | 第42-45页 |
| 4.3.2 胞外滤液蛋白的电泳结果 | 第45-46页 |
| 4.3.3 纳米银表面附着蛋白的电泳结果 | 第46-4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