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结论第9-15页
    1.1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研究背景第9页
        1.1.2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2-15页
2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框架及承载业务分析第15-37页
    2.1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概况第15-18页
        2.1.1 智能电网与通信网网络结构第15-16页
        2.1.2 电网生产信息与业务信息传输第16-18页
    2.2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业务架构分析第18-22页
        2.2.1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网络架构第18-20页
        2.2.2 配用电通信网与业务终端分布第20-21页
        2.2.3 电力业务信息特点第21-22页
    2.3 配电自动化业务分析第22-31页
        2.3.1 配电自动化业务终端与分布第22-24页
        2.3.2 配电自动化业务内容与分类第24-26页
        2.3.3 配电自动化常用业务规约第26-31页
    2.4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分析第31-35页
        2.4.1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终端与分布第31-33页
        2.4.2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内容与分类第33页
        2.4.3 用电信息采集常用业务规约第33-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方案设计第37-53页
    3.1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信息通信结构分析第37-40页
        3.1.1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ICT一体化架构第37-39页
        3.1.2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业务信息与通信的深度一体化第39-40页
    3.2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测试系统结构设计第40-44页
        3.2.1 测试系统方案结构第40-42页
        3.2.2 测试系统功能模型第42-43页
        3.2.3 测试系统执行流程第43-44页
    3.3 智能配用电业务数据及产生模型第44-49页
        3.3.1 业务模型划分第44-45页
        3.3.2 业务数据产生建模第45-49页
        3.3.3 业务测试帧结构第49页
    3.4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通信性能测试第49-52页
        3.4.1 智能配用电业务按QoS特征分类第49-50页
        3.4.2 配电自动化业务QoS指标需求第50-51页
        3.4.3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QoS指标需求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测试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第53-69页
    4.1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测试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第53-56页
        4.1.1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测试系统软件架构模型第53-56页
        4.1.2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网测试系统软件关键技术第56页
    4.2 测试系统软件开发环境选型第56-59页
    4.3 面向对象方法构建业务对象模型第59-64页
        4.3.1 配电自动化业务软件仿真第59-62页
        4.3.2 配电自动化业务规约转换及转发模块设计第62-63页
        4.3.3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软件仿真第63-64页
        4.3.4 辅助业务软件仿真第64页
    4.4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性能参数统计第64-67页
        4.4.1 基于业务传输的通信性能测试第64-66页
        4.4.2 基于业务传输的承载性能测试第66-67页
    4.5 实时状态监测第67-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5 系统测试与分析第69-81页
    5.1 系统功能测试内容与方法第69-70页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0页
    5.3 测试系统配置与使用仿真环境搭建第70-74页
        5.3.1 测试环境部署第70-71页
        5.3.2 测试系统配置与使用第71-74页
    5.4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4-79页
        5.4.1 无负载下的性能测试第74-77页
        5.4.2 可变负载业务下的性能测试第77-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附录第91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第91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系统现场监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建模及其在风电功率补偿中的仿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