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镍矿氯化焙烧碳还原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引言 | 第11页 |
1.1 国内外镍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11-16页 |
1.1.1 国内外镍资源分布 | 第11-15页 |
1.1.2 国内镍矿资源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1.3 镍资源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2 红土镍矿还原工艺 | 第16-22页 |
1.2.1 火法冶炼工艺 | 第17-20页 |
1.2.2 湿法浸出工艺 | 第20-22页 |
1.3 添加剂促进红土镍矿还原焙烧 | 第22-23页 |
1.4 热分析动力学概论 | 第23-25页 |
1.4.1 热分析动力学的发展 | 第23-24页 |
1.4.2 热分析动力学的定义 | 第24页 |
1.4.3 热分析动力学的作用 | 第24-25页 |
1.5 本文使用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介绍 | 第25-29页 |
1.5.1 非等温热分析的特征 | 第27页 |
1.5.2 非等温热分析动力学解析方法 | 第27-29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31-39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1-33页 |
2.1.1 红土镍矿 | 第31-33页 |
2.1.2 还原剂及促进剂 | 第33页 |
2.2 实验设备及分析设备 | 第33-34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33-34页 |
2.2.2 分析设备 | 第34页 |
2.3 实验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34-39页 |
2.3.1 还原焙烧实验流程 | 第34-35页 |
2.3.2 热重实验流程 | 第35-36页 |
2.3.3 化学分析测定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氯化钠作用下红土镍矿碳热还原动力学研究 | 第39-51页 |
3.1 反应理论分析 | 第39-41页 |
3.2 红土镍矿氯化还原动力学研究 | 第41-48页 |
3.2.1 热重曲线解析 | 第41-44页 |
3.2.2 反应初始阶段动力学机制 | 第44-46页 |
3.2.3 反应第二阶段动力学机制 | 第46-48页 |
3.2.4 总反应活化能研究 | 第48页 |
3.3 还原焙砂物相分析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氯化钠促进红土镍矿还原作用研究 | 第51-63页 |
4.1 红土镍矿氯化还原行为研究 | 第51-53页 |
4.1.1 升温速率对还原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 氯化钠含量对还原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氯化钠对红土镍矿焙烧热重曲线的影响 | 第53页 |
4.2 红土镍矿氯化还原动力学参数 | 第53-61页 |
4.2.1 活化能的计算 | 第55-59页 |
4.2.2 最可几机理函数计算 | 第59-61页 |
4.3 氯化钠作用下焙砂形貌分析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