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化学键合陶瓷材料 | 第12-19页 |
1.1.1 碱-激发水泥 | 第12-13页 |
1.1.2 磷酸盐化学键合陶瓷 | 第13-19页 |
1.2 铬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 第19-23页 |
1.2.1 铬的危害 | 第19-20页 |
1.2.2 铬的处理技术 | 第20-23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23-26页 |
1.3.1 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1.3.2 研究内容和主要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6-36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2.1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2.2.2 吸附试验方法 | 第28页 |
2.3 测试计算方法 | 第28-34页 |
2.3.1 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28页 |
2.3.2 凝结时间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3 六价铬的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2.3.4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 第30页 |
2.3.5 吸附动力学 | 第30-32页 |
2.3.6 吸附热力学 | 第32-34页 |
2.4 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34-36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4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SEM-EDS) | 第34页 |
2.4.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4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4-35页 |
2.4.5 比表面积(SSA)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基本性能、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 | 第36-5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试验材料分析 | 第36-38页 |
3.2.1 磷酸的溶解 | 第36-37页 |
3.2.2 铁氧化物的选择 | 第37-38页 |
3.3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影响因素和表征 | 第38-43页 |
3.3.1 铁磷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铁磷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铁磷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 液固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1 液固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 液固比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凝结时间的影响 | 第44页 |
3.5 缓凝剂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44-55页 |
3.5.1 硼砂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影响 | 第45-49页 |
3.5.2 硼酸对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影响 | 第49-53页 |
3.5.3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的水化机理分析 | 第53-55页 |
3.6 小结 | 第55-58页 |
第四章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吸附Cr(Ⅵ)的性能研究 | 第58-78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吸附Cr(Ⅵ)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4页 |
4.2.1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添加量对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2 溶液pH值对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3 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4 温度对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吸附Cr(Ⅵ)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64-70页 |
4.3.1 吸附动力学 | 第64-67页 |
4.3.2 吸附热力学 | 第67-70页 |
4.4 磷酸铁化学键合陶瓷吸附机理探索 | 第70-75页 |
4.4.1 吸附前后XRD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4.4.2 吸附前后FTIR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4.4.3 吸附前后SEM/EDS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4.4.4 吸附前后XPS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4.5 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5.3 创新点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