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 第13-17页 |
1.2.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第13-15页 |
1.2.2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 第15-17页 |
1.3 污泥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3.1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 | 第17-20页 |
1.3.2 污泥活性炭的应用 | 第20-23页 |
1.4 铬的污染及去除方法 | 第23-25页 |
1.4.1 铬的来源与危害 | 第23页 |
1.4.2 Cr(Ⅵ)污染的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27-2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 第28-29页 |
2.1.1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9-37页 |
2.2.1 木薯污泥活性炭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2 正交试验 | 第30页 |
2.2.3 木薯污泥及木薯污泥活性炭的表征 | 第30-33页 |
2.2.4 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六价铬试验 | 第33-37页 |
第3章 木薯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54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木薯污泥活性炭的制备优化 | 第37-40页 |
3.3 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可行试验 | 第40-42页 |
3.4 木薯污泥活性炭的表征 | 第42-52页 |
3.4.1 成分及元素分析 | 第42-43页 |
3.4.2 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3.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5-46页 |
3.4.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8页 |
3.4.5 Boehm滴定 | 第48-49页 |
3.4.6 Zeta电位 | 第49页 |
3.4.7 XRD物相分析 | 第49-50页 |
3.4.8 热重分析 | 第50-52页 |
3.4.9 重金属溶出分析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木薯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4-98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单因素影响实验 | 第54-60页 |
4.2.1 溶液pH对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2 初始Cr(Ⅵ)浓度对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3 吸附时间对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4 活性炭投加量对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5 温度对木薯污泥活性炭吸附去除Cr(Ⅵ)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响应曲面试验 | 第60-78页 |
4.3.1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4.3.2 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62-66页 |
4.3.3 模型参数的影响程度分析 | 第66-67页 |
4.3.4 因素交互作用对Cr(Ⅵ)去除的影响 | 第67-77页 |
4.3.5 回归模型的参数优化 | 第77-78页 |
4.4 吸附动力学 | 第78-87页 |
4.4.1 不同Cr(Ⅵ)浓度的吸附动力学 | 第78-79页 |
4.4.2 木薯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79-82页 |
4.4.3 Cr(Ⅵ)在污泥活性炭上的扩散机理 | 第82-85页 |
4.4.4 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的活化能计算与分析 | 第85-87页 |
4.5 吸附平衡试验 | 第87-94页 |
4.5.1 Cr(Ⅵ)在木薯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 第87-88页 |
4.5.2 Cr(Ⅵ)在木薯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模型 | 第88-92页 |
4.5.3 Polanyi势计算 | 第92-93页 |
4.5.4 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的平均自由能计算与分析 | 第93-94页 |
4.6 Cr(Ⅵ)在木薯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热力学 | 第94-96页 |
4.7 木薯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 | 第96-9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木薯污泥活性炭的再生及经济性分析 | 第98-103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再生剂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98-99页 |
5.3 再生次数对污泥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4 与其他活性炭的对比 | 第100-101页 |
5.5 木薯污泥活性炭成本分析 | 第101-10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创新点 | 第104页 |
6.3 存在问题建议和研究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