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SIS系统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实时数据库 | 第12-13页 |
1.2.3 安全隔离技术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內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本文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生产信息系统 | 第16-17页 |
2.1.1 DCS | 第16页 |
2.1.2 MIS | 第16-17页 |
2.1.3 SIS | 第17页 |
2.2 电厂SIS系统 | 第17-19页 |
2.2.1 体系构架 | 第17-18页 |
2.2.2 基本功能 | 第18-19页 |
2.3 实时数据库 | 第19-21页 |
2.3.1 实时数据库简介 | 第19-20页 |
2.3.2 实时数据库关键指标 | 第20-21页 |
2.4 安全隔离策略 | 第21-22页 |
2.4.1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 第21页 |
2.4.2 安全隔离策略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西柏坡电力生产信息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0页 |
3.1 西柏坡电力概况 | 第23-24页 |
3.2 西柏坡电力生产信息系统现状 | 第24-28页 |
3.2.1 系统架构 | 第24-25页 |
3.2.2 系统界面 | 第25-27页 |
3.2.3 数据库 | 第27页 |
3.2.4 安全措施 | 第27-28页 |
3.3 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3.3.1 数据库支持点数少、效率低、空间占用大 | 第28页 |
3.3.2 系统图组态手工完成 | 第28页 |
3.3.3 广播方式传输数据加重网络负载 | 第28页 |
3.3.4 扩展能力较弱 | 第28-29页 |
3.3.5 二次开发潜力不足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西柏坡电力SIS系统构建 | 第30-53页 |
4.1 SIS系统设计原则 | 第30页 |
4.2 SIS系统设计方案 | 第30-32页 |
4.3 实时数据库选型 | 第32-35页 |
4.3.1 实时数据库选型所遵循原则和策略 | 第32-33页 |
4.3.2 openplant实时数据库 | 第33-35页 |
4.4 安全隔离措施 | 第35-36页 |
4.5 SIS系统功能设计 | 第36-52页 |
4.5.1 过程图形浏览模块 | 第37-42页 |
4.5.2 设备可靠性管理 | 第42-43页 |
4.5.3 参数超限 | 第43-45页 |
4.5.4 性能计算 | 第45-48页 |
4.5.5 耗差分析 | 第48-50页 |
4.5.6 生产报表管理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SIS系统应用研究及评价 | 第53-58页 |
5.1 应用研究 | 第53-54页 |
5.1.1 三层结构应为SIS系统基本架构 | 第53页 |
5.1.2 性能良好的专业实时数据库是SIS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 第53页 |
5.1.3 系统扩展能力是SIS系统的价值所在 | 第53-54页 |
5.2 总体成效 | 第54页 |
5.3 西电SIS系统特点 | 第54-56页 |
5.4 安全经济效益 | 第56-57页 |
5.5 发展方向 | 第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6.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