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5页 |
奥丽亚娜·法拉奇简介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3页 |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非虚构文学综述 | 第15-22页 |
1.1 非虚构文学的界定 | 第15-16页 |
1.2 非虚构文学发展脉络 | 第16-17页 |
1.3 非虚构文学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 第17-20页 |
1.3.1 《冷血》 (In Cold Blood) | 第17-19页 |
1.3.2 《中国在梁庄》 | 第19-20页 |
1.4 非虚构文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法拉奇作品中“非虚构”色彩发展脉络分析 | 第22-30页 |
2.1 萌芽——新闻作品初显“非虚构”色彩 | 第22-25页 |
2.2 成熟——文学作品中“非虚构”成写作风格 | 第25-30页 |
第三章 法拉奇作品中“非虚构”色彩形成原因 | 第30-34页 |
3.1 职业记者的责任感与正义感 | 第30-31页 |
3.2 战火纷飞的成长环境 | 第31-32页 |
3.3 受“新新闻主义”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 读者对于真相的需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法拉奇作品中“非虚构”色彩的影响分析 | 第34-42页 |
4.1 打破新闻传统,赋予美学价值 | 第34-35页 |
4.2 还原社会真相,引发社会思考 | 第35-37页 |
4.3 探寻人性本真,激发社会共鸣 | 第37-38页 |
4.4 指导当代社会,应答现实问题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