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1章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研究价值 | 第13-20页 |
1.1 弹幕视频及弹幕视频网站概貌 | 第13-15页 |
1.1.1 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界定——“弹幕” | 第13页 |
1.1.2 国内主要弹幕网站及运作机制 | 第13-14页 |
1.1.3 弹幕播放器简介 | 第14-15页 |
1.2 弹幕视频的研究价值 | 第15-20页 |
1.2.1 受众用以满足自我表达和实现等需求 | 第16页 |
1.2.2 弹幕成为一种重要的反馈渠道 | 第16-17页 |
1.2.3 新的观看体验诞生——围观式 | 第17-18页 |
1.2.4 新的小众化语言系统诞生 | 第18-20页 |
第2章 弹幕视频的兴起原因及传播对象分析 | 第20-27页 |
2.1 弹幕视频在中国的兴起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2.1.1 符合中国人的视频观看习惯 | 第20-21页 |
2.1.2 视频社交化已成未来网络视频发展趋势 | 第21页 |
2.1.3 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弹幕视频更具竞争力 | 第21-24页 |
2.2 现今在中国主要传播对象——青少年 | 第24-27页 |
2.2.1 主要通过动漫影响中国青少年文化 | 第24-25页 |
2.2.2 与中国主导文化互动、部分契合 | 第25-27页 |
第3章 弹幕视频的传播内容、传播特点及传播模式分析 | 第27-39页 |
3.1 弹幕视频中弹幕的主要内容分析 | 第27-30页 |
3.1.1 针对视频发表即时评论 | 第27-28页 |
3.1.2 对视频和评论进行二度加工 | 第28页 |
3.1.3 针对网友问题答疑解惑 | 第28-29页 |
3.1.4 有时弹幕本身更精彩 | 第29-30页 |
3.2 结合传统视频评论对比弹幕视频的传播特点 | 第30-34页 |
3.2.1 弹幕视频使反馈更即时 | 第30页 |
3.2.2 弹幕使视频互动性增强 | 第30-31页 |
3.2.3 弹幕视频使语言表达多样化 | 第31页 |
3.2.4 弹幕视频引发群体“狂欢”现象 | 第31-33页 |
3.2.5 弹幕内容更具针对性 | 第33页 |
3.2.6 弹幕视频更能延续评论的热度时效 | 第33-34页 |
3.3 弹幕视频传播模式:“滚雪球”式 | 第34-39页 |
3.3.1 弹幕视频独特的传播模式——“滚雪球”式 | 第34-36页 |
3.3.2 弹幕视频传播模式与传统网络模式的不同点 | 第36-39页 |
第4章 弹幕视频现存问题研究及启示分析 | 第39-49页 |
4.1 弹幕视频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 第39-43页 |
4.1.1 弹幕视频网站侵犯视频源版权问题及其对策 | 第39页 |
4.1.2 弹幕视频中评论内容缺乏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 第39-41页 |
4.1.3 正片观看有时受影响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1-42页 |
4.1.4 弹幕不具普适性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2-43页 |
4.2 弹幕视频为文化传播带来的启发 | 第43-49页 |
4.2.1 青年亚文化诉求需得到重视,媒介素养尚待提高 | 第43-44页 |
4.2.2 互联网时代下的视频社交化趋势将来临 | 第44-45页 |
4.2.3 应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互动构建传播平台 | 第45-46页 |
4.2.4 应严格管理弹幕视频网站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