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垃圾邮件的概念 | 第9-10页 |
·垃圾邮件危害 | 第10-11页 |
·本人主要工作 | 第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电子邮件体系结构 | 第13-21页 |
·电子邮件的概述 | 第13-18页 |
·电子邮件体系结构和服务 | 第13-15页 |
·邮件内容格式 | 第15-18页 |
·邮件传输协议 | 第18-21页 |
·SMTP协议 | 第18页 |
·POP3 | 第18-19页 |
·IMAP | 第19-20页 |
·WEBMAIL | 第20-21页 |
第3章 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1-37页 |
·我国反垃圾邮件现状 | 第21-22页 |
·反垃圾邮件技术概况 | 第22-23页 |
·“前期发现”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3-28页 |
·邮件认证技术 | 第23-25页 |
·速率控制技术 | 第25-26页 |
·挑战技术 | 第26-27页 |
·IP地址和邮件地址控制技术 | 第27-28页 |
·基于概率统计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28-34页 |
·KNN算法(k-Nearest Neighbor) | 第28-29页 |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 | 第29-30页 |
·Winnow方法 | 第30-31页 |
·Bayes方法 | 第31-34页 |
·基于规则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 第34-37页 |
·Boosting方法 | 第34-36页 |
·决策树方法(Decision Tree) | 第36-37页 |
第4章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 第37-45页 |
·垃圾邮件过滤原则及评判 | 第37-38页 |
·垃圾邮件过滤原则 | 第37页 |
·垃圾邮件过滤评价 | 第37-38页 |
·垃圾邮件过滤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目前常见的过滤器整合模型及其缺点 | 第39-43页 |
·简单级联模型 | 第39-41页 |
·陪审团机制模型 | 第41-43页 |
·总串分并过滤系统的提出 | 第43-45页 |
第5章 总串分并过滤系统 | 第45-57页 |
·总串分并 | 第45-48页 |
·总串分并系统的设计 | 第45-46页 |
·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的判定 | 第46-48页 |
·过滤系统关键技术 | 第48-52页 |
·多过滤器并发过滤 | 第48-49页 |
·Bayes算法的应用 | 第49-52页 |
·创新点分析 | 第52页 |
·过滤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语料介绍 | 第52-53页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53-54页 |
·对比实验的设置 | 第54-55页 |
·实验及分析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