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下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分析及功率优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光伏发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光伏发电原理及模型 | 第15-24页 |
2.1 光伏电池结构及工作过程 | 第15-16页 |
2.1.1 光伏电池结构及分类 | 第15-16页 |
2.1.2 光伏电池工作过程 | 第16页 |
2.2 正常光照时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 第16-19页 |
2.3 阴影时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4 光伏发电系统组成 | 第21-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光伏阵列自遮挡特性及发电收益分析 | 第24-38页 |
3.1 支架固定式光伏阵列自遮挡时输出特性 | 第24-31页 |
3.1.1 光伏组件横竖向放置时输出特性 | 第24-26页 |
3.1.2 自遮挡时阴影损失及优化设计 | 第26-31页 |
3.2 支架可调式光伏阵列发电收益分析 | 第31-37页 |
3.2.1 辐射量计算与分析 | 第31-36页 |
3.2.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3.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阴影下光伏阵列静态重构与输出性能分析 | 第38-54页 |
4.1 阴影下光伏阵列静态重构方法 | 第38-40页 |
4.2 阴影下光伏阵列输出性能 | 第40-47页 |
4.2.1 严重遮挡时光伏阵列输出性能 | 第40-45页 |
4.2.2 辐照不均时光伏阵列输出性能 | 第45-47页 |
4.3 TCT优化模型扩展 | 第47-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基于开关控制的多个光伏阵列重构实现 | 第54-67页 |
5.1 光伏阵列静态重构工作特性 | 第54-56页 |
5.2 光伏阵列动态重构方法与特性计算 | 第56-62页 |
5.3 光伏阵列动态重构控制与仿真 | 第62-66页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