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7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ROP38在不同基因型虫株中的作用和功能 | 第16页 |
1.3.2 ROP38基因参与调控宿主对弓形虫的炎症反应 | 第16页 |
1.3.3 △ROP38虫株对弓形虫急、慢性感染的免疫保护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先天性免疫应答机制的概述 | 第17-20页 |
2.1.1 PRRs | 第17-19页 |
2.1.2 PAMPs | 第19-20页 |
2.1.3 DAMPs | 第20页 |
2.2 原虫感染引起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应答 | 第20-28页 |
2.2.1 利什曼原虫 | 第21-23页 |
2.2.2 锥虫 | 第23-24页 |
2.2.3 疟原虫 | 第24-26页 |
2.2.4 弓形虫 | 第26-28页 |
2.3 结语 | 第28-29页 |
第三章 TgROP38序列分析及其在不同基因型虫株中发挥的作用 | 第29-6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41页 |
3.1.1 材料 | 第30-32页 |
3.1.2 方法 | 第32-41页 |
3.2 结果 | 第41-58页 |
3.2.1 ROP38的序列信息及在不同虫株中的转录水平 | 第41-43页 |
3.2.2 成功构建ROP38基因调控虫株 | 第43-50页 |
3.2.3 ROP38基因调控虫株的表型 | 第50-58页 |
3.3 讨论 | 第58-60页 |
3.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ROP38在PRU感染引发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 第61-7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4.1.1 材料 | 第62-63页 |
4.1.2 方法 | 第63-66页 |
4.2 结果 | 第66-77页 |
4.2.1 PRU△ROP38感染组IL-18的分泌量显著降低 | 第66-69页 |
4.2.2 ROP38参与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 | 第69-75页 |
4.2.3 PKC抑制巨噬细胞对PRU虫株的清除能力 | 第75-77页 |
4.3 讨论 | 第77-78页 |
4.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ROP38在弓形虫由速殖子向缓殖子转换中的功能 | 第79-90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80-82页 |
5.1.1 材料 | 第80页 |
5.1.2 方法 | 第80-82页 |
5.2 结果 | 第82-88页 |
5.2.1 缓殖子期ROP38的定位与转录水平 | 第82-86页 |
5.2.2 ROP38缺失虫株体外、体内成囊率下降 | 第86页 |
5.2.3 △ROP38活虫弱毒苗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 | 第86-88页 |
5.3 讨论 | 第88-89页 |
5.4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0-91页 |
创新点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4页 |
附录 | 第104-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