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农地“三权分置”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土地流转、农地退出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4页 |
2.1.1 农村土地和耕地 | 第21-23页 |
2.1.2 农地“三权分置” | 第23页 |
2.1.3 土地承包权退出 | 第23-24页 |
2.2 土地权益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2.2.1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地租、地价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农村社会保障理论 | 第26-27页 |
2.3 土地承包权退出的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2.3.1 退出机制理论 | 第27-28页 |
2.3.2 机制设计理论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三权分置”下的权益体系 | 第30-41页 |
3.1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及农地权益变迁 | 第30-34页 |
3.2 “三权分置”下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权益体系研究 | 第34-40页 |
3.2.1 所有权与成员权 | 第34-37页 |
3.2.2 承包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的权能分析 | 第37-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3.1 本章贡献 | 第40页 |
3.3.2 本章展望 | 第40-41页 |
4 土地承包权退出实践及相关分析 | 第41-52页 |
4.1 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实践研究 | 第41-46页 |
4.1.1 宁夏平罗“插花安置”的农地退出实践 | 第41-43页 |
4.1.2 四川内江“三换模式”的农地退出实践 | 第43-44页 |
4.1.3 重庆梁平“退用结合”的农地退出实践 | 第44-46页 |
4.2 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必要性分析 | 第46-49页 |
4.3 制约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因素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实现机制设计 | 第52-68页 |
5.1 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原则 | 第52-54页 |
5.2 构建农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的思路 | 第54-55页 |
5.3 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的内容 | 第55-66页 |
5.3.1 农民退地决策和退出方式 | 第55-58页 |
5.3.2 承包权的价值构成和补偿标准 | 第58-60页 |
5.3.3 农地承包权退出的激励与实现 | 第60-64页 |
5.3.4 农地承包权退出后退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4.1 本章结语 | 第66页 |
5.4.2 本章观点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