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发展进程 | 第11-23页 |
·气候变化概述 | 第11-14页 |
·气候变化概念、影响及形成原因 | 第11-12页 |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三种论调 | 第12-13页 |
·气候变化谈判难以达成的实质 | 第13-14页 |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环境法发展进程 | 第14-19页 |
·历史: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等 | 第14-17页 |
·现状:从《巴厘岛路线图》到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 | 第17-19页 |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发展进程 | 第19-23页 |
·历史:2002 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 | 第19-20页 |
·现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我国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 | 第23-26页 |
·国际压力凸显,总量已经世界第一 | 第23页 |
·多重国内压力,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排放空间 | 第23-24页 |
·免责期有限,必须做好技术准备 | 第24-25页 |
·国家重视,但需要做好法律准备 | 第25-26页 |
·我国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国内的优先环境事项 | 第26页 |
·主要是政策层次的回应,缺少国内法的转化 | 第26-28页 |
·法律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应对工作的协调性不足 | 第28-29页 |
·科学研究和法学研究科学支撑不足 | 第29-30页 |
·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积极性低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典型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及借鉴 | 第31-41页 |
·不同的立场、共同的目标 | 第31-32页 |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 第32-36页 |
·日本 | 第32-33页 |
·美国 | 第33-34页 |
·欧盟 | 第34-35页 |
·来自发达国家的启示 | 第35-36页 |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 第36-41页 |
·墨西哥 | 第36-37页 |
·巴西 | 第37-38页 |
·印度 | 第38-39页 |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对策 | 第41-47页 |
·强调气候变化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第41-42页 |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法的转化并提升的法律层级 | 第42-43页 |
·加强法律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应对工作的统筹协调 | 第43-44页 |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法学研究 | 第44-45页 |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公众参与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5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