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9-25页 |
第一部分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 第25-43页 |
前言 | 第25-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1.2 实验设计及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1.3 临床量表评定 | 第28页 |
1.4 影像数据采集 | 第28页 |
1.5 数据空间预处理 | 第28-29页 |
1.6 数据时间预处理 | 第29页 |
1.7 体素水平脑局部活动计算 | 第29页 |
1.8 网络水平脑局部活动计算 | 第29-30页 |
1.9 体素水平脑全局功能连接密度计算 | 第30页 |
1.10 网络水平功能连接密度计算 | 第30页 |
1.11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2 结果 | 第31-38页 |
2.1 临床结果 | 第31页 |
2.2 影像结果 | 第31-38页 |
3 讨论 | 第38-43页 |
第二部分 rTMS治疗抑郁症的静息态脑影像机制 | 第43-55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44-45页 |
1.2 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方法及治疗参数 | 第45页 |
1.3 临床量表评定 | 第45页 |
1.4 影像数据采集 | 第45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 | 第46-52页 |
2.1 影像结果 | 第46-52页 |
3 讨论 | 第52-55页 |
第三部分 静息态脑功能对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预测 | 第55-72页 |
前言 | 第55-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1.1 研究对象与临床量表评定 | 第57页 |
1.2 rTMS治疗方法与参数 | 第57页 |
1.3 影像数据采集 | 第57页 |
1.4 数据空间预处理与时间预处理 | 第57页 |
1.5 低频振荡振幅预测治疗两周后的疗效 | 第57页 |
1.6 全局功能连接密度预测治疗两周后的疗效 | 第57-58页 |
1.7 局部脑活动及功能预测治疗两周后的疗效 | 第58页 |
1.8 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2 结果 | 第59-68页 |
2.1 临床结果 | 第59-60页 |
2.2 影像结果 | 第60-68页 |
3 讨论 | 第68-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9页 |
文献综述 | 第89-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