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2.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第15页 |
1.2.3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 第15页 |
1.2.4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第15-20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0-25页 |
2.1 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1.1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2.1.2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2 文献检索 | 第20-23页 |
2.2.1 检索范围 | 第20-21页 |
2.2.2 检索策略 | 第21-23页 |
2.3 文献筛查 | 第23页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第23页 |
2.5 数据提取 | 第23-2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5-33页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25页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3.3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分析结果 | 第27页 |
3.4 纳入研究的分析结果 | 第27-33页 |
3.4.1 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初次手术+化疗治疗临床有效率对比结果 | 第28-29页 |
3.4.2 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与初次手术手术时间对比结果 | 第29-30页 |
3.4.3 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初次手术+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对比结果 | 第30-31页 |
3.4.4 晚期子宫内膜癌新辅助化疗+手术与初次手术+化疗治疗术中出血量对比结果 | 第31-3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3-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