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一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定义和内涵 | 第23-27页 |
一、城市社区概念的中西差异 | 第23-25页 |
二、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定义 | 第25页 |
三、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主体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现存的三种主要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 第27-31页 |
一、一元型城市社区管理结构 | 第27-29页 |
二、过渡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 第29-30页 |
三、多元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7页 |
一、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存在越位现象 | 第31-32页 |
二、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发展不完善 | 第32-33页 |
三、城市社区居民自治能力与意愿不强 | 第33-34页 |
四、市场力量未能得到有效规范 | 第34-35页 |
五、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理论建构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37-38页 |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适用性 | 第38-39页 |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局限性 | 第39页 |
第二节 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 | 第39-44页 |
一、“国家-社会”关系分析框架 | 第40-41页 |
二、“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分析框架 | 第41-42页 |
三、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我国城市社区未来治理结构优化设想 | 第44-56页 |
第一节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社区治理结构的优化原则 | 第44-46页 |
一、坚持平等参与原则 | 第44-45页 |
二、坚持整体优化原则 | 第45页 |
三、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社区治理结构中各要素功能及耦合 | 第46-52页 |
一、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与宣传功能 | 第47-48页 |
二、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督功能 | 第48-49页 |
三、社会力量和市场企业:协同治理和补充服务功能 | 第49-50页 |
四、社区居委会:主要载体和调解功能 | 第50-51页 |
五、社区居民:问题发现和治理反馈功能 | 第51-52页 |
第三节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社区治理结构的优点 | 第52-56页 |
一、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整体性强 | 第52-53页 |
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正式程度高 | 第53-54页 |
三、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自治型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治理效率高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实现路径 | 第56-66页 |
第一节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明确权责边界 | 第56-57页 |
一、转换管理理念,从管控到参与 | 第56-57页 |
二、明确政府职能,确立行为边界 | 第57页 |
三、制定权力清单,科学充分放权 | 第57页 |
第二节 加快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领导核心地位 | 第57-59页 |
一、搭建社区党组织活动平台,确保党组织工作顺利开展 | 第58页 |
二、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优化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 | 第58-59页 |
三、完善社区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党组织工作评估 | 第59页 |
第三节 培育公民精神,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和能力 | 第59-62页 |
一、培育积极参与的公民精神,增强居民参与意愿 | 第59-60页 |
二、发扬互帮互助的社区文化,提高居民参与能力 | 第60-61页 |
三、修改社区居委会相关法律,回归居民自治属性 | 第61-62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社会力量与市场企业行为 | 第62-64页 |
一、政府适当调整社区总体治理方针政策 | 第62页 |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制度条例 | 第62-63页 |
三、健全社区社会力量参与的法律法规 | 第63-64页 |
第五节 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筑社区信息沟通平台 | 第64-66页 |
一、社区治理引入互联网思维,借鉴其他社区的成功经验 | 第64页 |
二、完善社区互联网硬件设施,提高居民使用互联网能力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探索实践 | 第66-73页 |
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三个案例 | 第66-68页 |
一、武汉市百步亭社区 | 第66-67页 |
二、南京市仙林新村社区 | 第67页 |
三、太仓市城厢镇中区社区 | 第67-68页 |
第二节 案例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特征与做法归纳 | 第68-73页 |
一、基层政府从直接管理到提供服务 | 第68页 |
二、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 第68-70页 |
三、居民自治能力与水平逐渐提高 | 第70-71页 |
四、市场与社会力量的影响不断增强 | 第71-72页 |
五、互联网在社区治理中被更广泛地运用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