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钙对半夏生理生化的影响及探究茉莉酸在半夏珠芽中的差异表达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写语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半夏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13-15页
    1.2 半夏的化学成分第15-17页
        1.2.1 生物碱类第15页
        1.2.2 黄酮类第15页
        1.2.3 凝集素类第15-16页
        1.2.4 挥发油类第16页
        1.2.5 多糖类第16页
        1.2.6 无机元素第16页
        1.2.7 氨基酸类第16-17页
    1.3 半夏的药理活性研究第17-18页
        1.3.1 半夏药理作用第17页
        1.3.2 抗肿瘤作用第17页
        1.3.3 抗菌作用第17页
        1.3.4 抗早孕作用第17-18页
    1.4 钙元素对半夏生长的影响第18-20页
        1.4.1 钙元素在植物体中的调控作用第18页
        1.4.2 钙元素参与植物的抗氧化作用第18-19页
        1.4.3 钙元素参与植物的光合生理调控第19页
        1.4.4 钙元素参与植物逆境中的调控第19-20页
    1.5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第20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半夏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22-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生理指标测定第22-25页
        2.1.3 数据分析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2.1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2.2.2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第26页
        2.2.3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26页
        2.2.4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MDA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2.2.5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ˉ)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2.2.6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蛋白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2.2.7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半夏叶光合生理的影响第32-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2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2页
        3.1.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32-33页
        3.1.4 光合作用参数测定第33页
        3.1.5 数据分析第3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3-36页
        3.2.1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2.2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34-35页
        3.2.3 不同钙浓度对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半夏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第38-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4.1.1 实验材料第38页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苷、鸟苷含量第38-40页
        4.1.3 测定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第40-41页
        4.1.4 测定半夏块茎总可溶性糖含量第41-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4.2.1 不同钙处理对半夏块茎鸟苷、肌苷的影响第42-43页
        4.2.2 不同钙处理对半夏多糖含量的影响第43-44页
        4.2.3 不同钙处理对半夏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第44-45页
    4.3 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究茉莉酸在半夏珠芽中的差异表达第47-57页
    5.1 引言第4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2.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5.2.2 利用Hiseq2500sequencing平台对文库测序第48页
        5.2.3 测序数据组装第48页
        5.2.4 Unigene功能注释第48-49页
        5.2.5 qRT-PCR验证分析第49-50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5.3.1 测序结果分析第50-51页
        5.3.2 珠芽差异基因注释分析第51-53页
        5.3.3 基于RNA-Seq数据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分析第53-54页
    5.4 讨论第54-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总结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附件1第67-71页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血管内超声影像斑块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MnO2基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