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单向LOCC的正交两体态区分算法 | 第15-25页 |
2.1 预备知识 | 第15-18页 |
2.1.1 密度矩阵ρ_(AB)~((i))的谱分解 | 第15-16页 |
2.1.2 标准正交基和复矩阵 | 第16页 |
2.1.3 主要符号及说明 | 第16-17页 |
2.1.4 最大交换子空间 | 第17页 |
2.1.5 d(?)d上的广义正交两体量子态 | 第17-18页 |
2.2 基于单向LOCC的纠缠态可区分的判定方法 | 第18-19页 |
2.2.1 算法内容 | 第18-19页 |
2.2.2 算法分析 | 第19页 |
2.3 d=4时基于单向LOCC的纠缠态快速区分算法 | 第19-23页 |
2.3.1 算法的原理 | 第19-21页 |
2.3.2 快速算法内容 | 第21页 |
2.3.3 算法分析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LOCC的五粒子量子态的区分及应用 | 第25-35页 |
3.1 预备知识 | 第25-26页 |
3.1.1 判断空间 | 第25-26页 |
3.1.2 多体纠缠态的局域区分 | 第26页 |
3.2 含五个粒子的多体纠缠态的分类 | 第26-28页 |
3.3 三级、四级判断空间的判断规则 | 第28-29页 |
3.4 含五个粒子的量子态的区分 | 第29-30页 |
3.4.1 k=4的情形 | 第29-30页 |
3.4.2 k=3的情形 | 第30页 |
3.4.3 k=2的情形 | 第30页 |
3.5 弱化后的安全性条件 | 第30-31页 |
3.6 (4,5)-门限LOCC-QSS | 第31-34页 |
3.6.1 方案的内容 | 第31-33页 |
3.6.2 方案的分析 | 第33-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