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一部分 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与流变学考察 | 第12-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3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2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12页 |
| 3 PF127浓度的确定 | 第12页 |
| 4 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 | 第12页 |
| 5 不同复合温敏凝胶胶凝温度的考察 | 第12页 |
| 6 不同复合温敏凝胶胶凝时间的测定 | 第12-13页 |
| 结果 | 第13-17页 |
| 1 PF127浓度的确定 | 第13-15页 |
| 2 不同复合温敏凝胶胶凝温度的测定 | 第15-16页 |
| 3 不同复合温敏凝胶胶凝时间的测定 | 第16-17页 |
| 讨论 | 第17-19页 |
| 第二部分 载药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与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 | 第19-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 3 载药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 | 第19页 |
| 4 复合温敏凝胶溶蚀率的测定 | 第19页 |
| 5 载药复合温敏凝胶体外释放率的测定 | 第19-20页 |
| 6 不同GAG-BSA比例的复合温敏凝胶的制备 | 第20页 |
| 7 BSA在不同GAG-BSA比例的复合温敏凝胶中的释放行为考察 | 第20-21页 |
| 结果 | 第21-27页 |
| 1 复合温敏凝胶的溶蚀行为 | 第21-22页 |
| 2 BSA在复合温敏凝胶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22-25页 |
| 3 BSA在不同GAG-BSA比例的复合温敏凝胶中的释放行为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28页 |
| 第三部分 复合温敏凝胶的细胞毒性考察 | 第28-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3 MC3T3-E1细胞的培养 | 第28-29页 |
| 3.1 细胞实验操作条件 | 第28页 |
| 3.2 细胞培养及传代 | 第28-29页 |
| 3.3 细胞冻存 | 第29页 |
| 3.4 细胞复苏 | 第29页 |
| 4 细胞毒性实验 | 第29-30页 |
| 4.1 温敏凝胶的灭菌 | 第29页 |
| 4.2 凝胶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 第29页 |
| 4.3 MTT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 4.4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5 细胞增殖行为的考察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34页 |
| 1 PF/GAG复合温敏凝胶对细胞毒性的考察 | 第31-32页 |
| 2 PF/GAG复合温敏凝胶对细胞增殖的考察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第四部分 载药复合温敏凝胶的体内活性考察 | 第35-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3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 4 实验分组 | 第35页 |
| 5 骨关节炎大鼠造模及给药 | 第35-36页 |
| 5.1 PF/GAG@BMP-2温敏凝胶的制备 | 第35页 |
| 5.2 大鼠膝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 5.3 大鼠膝关节的治疗 | 第36页 |
| 6 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 第36-37页 |
| 6.1 组织的取出 | 第36页 |
| 6.2 组织脱钙 | 第36页 |
| 6.3 脱水 | 第36页 |
| 6.4 透明 | 第36页 |
| 6.5 浸蜡 | 第36页 |
| 6.6 包埋 | 第36页 |
| 6.7 切片 | 第36-37页 |
| 6.8 脱蜡染色 | 第37页 |
| 6.9 组织学观察 | 第37页 |
| 7 Mankin评分 | 第37页 |
| 8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41页 |
| 1 造模结果 | 第38页 |
| 2 组织学分析 | 第38-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综述 | 第48-65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缩略词表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