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引言第7-16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第8-10页
        1.研究目的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页
        3.研究思路第9-10页
        4.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0页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0-13页
        1.微博概述第10-11页
        2.新媒体传播概述第11-12页
        3.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研究概述第12-13页
    (四)相关研究理论依据第13-16页
        1.框架理论第13-14页
        2.议程设置理论第14-16页
二、研究设计第16-21页
    (一)研究问题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页
    (三)样本的抽取第17页
    (四)节气文化传播微博的选取第17-18页
    (五)类目建构第18-19页
        1.描述新媒体传播节气文化主题的类目第18页
        2.描述新媒体传播节气文化文本的类目第18-19页
        3.描述节气类型新媒体传播中文化体现的类目第19页
        4.描述在新媒体传播节气文化中受众互动的类目第19页
    (六)编码信度检验第19-21页
三、中国传统节气文化传播研究结果分析第21-36页
    (一)新媒体传播传统节气文化的主题分析第21-23页
        1.节气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第21-22页
        2.节气养生和生活观念内容是新媒体传播的重点第22-23页
    (二)新媒体传播传统节气文化的文本分析第23-26页
        1.博文形式:灵活多样,文本配图片为主第23-24页
        2.图片呈现:利用率高,摄影作品为主导第24-25页
        3.语言要素: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风格第25-26页
        4.博文来源:固定栏目,原创博文为核心第26页
    (三)节气类型新媒体节气文化传播的分析第26-30页
        1.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宣传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第26-27页
        2.清明、冬至和夏至成为主要文化传播的节气第27-29页
        3.清明节气是以资讯和生活观念为主的文化传播第29-30页
        4.冬至和夏至节气以饮食和养生为主的文化传播第30页
    (四)新媒体传播节气文化中受众互动分析第30-36页
        1.新媒体传播节气文化更能引起受众关注第31-32页
        2.庞大粉丝数量扩大了节气文化的传播范围第32页
        3.受众对节气文化生活观念有积极地传播态度第32-33页
        4.受众对节气文化新闻资讯关注度更高第33-34页
        5.受众对节气文化民俗活动更加喜爱第34-36页
四、研究发现第36-40页
    (一)中国传统节气在新媒体传播中的文化体现第36-37页
        1.天文历法与自然知识的传播第36页
        2.饮食文化与养生知识的传播第36-37页
        3.时间节点与民俗活动的传播第37页
        4.诗意生活与美学知识的传播第37页
    (二)传统节气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问题第37-40页
        1.对传统节气文化的传播重视度不足第37-38页
        2.对传统节气文化的传播缺少有效的议题设置第38页
        3.对传统节气文化的传播内容缺乏新意第38-40页
五、讨论与建议第40-46页
    (一)原因讨论第40-41页
    (二)提出建议第41-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周末》元旦社论议题研究
下一篇:报人徐铸成新闻评论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