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介质颗粒中的磁响应及其光场调控 | 第11-18页 |
1.1.1 光致磁响应 | 第11-13页 |
1.1.2 利用磁响应调控远场散射 | 第13-17页 |
1.1.3 光致磁响应的法诺效应 | 第17-18页 |
1.2 介质超表面 | 第18-25页 |
1.2.1 超表面 | 第18-21页 |
1.2.2 介质超表面 | 第21-23页 |
1.2.3 超透镜和超表面全息 | 第23-25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高折射率介质纳米颗粒的定向散射特性 | 第27-40页 |
2.1 高折射率介质纳米立方体内部模式分析 | 第27-29页 |
2.2 高折射率介质纳米立方体的定向散射 | 第29-35页 |
2.2.1 惠更斯源 | 第29-31页 |
2.2.2 极化率张量的获取 | 第31-34页 |
2.2.3 高折射率介质纳米立方体的定向散射 | 第34-35页 |
2.3 高折射率介质纳米长方体的高效定向散射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介质纳米二聚体和高斯光场的相互作用 | 第40-54页 |
3.1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模型 | 第40-41页 |
3.2 硅纳米二聚体的远场散射特性 | 第41-46页 |
3.2.1 y偏振光激发下的远场散射特性 | 第42-44页 |
3.2.2 x偏振光激发下的远场散射特性 | 第44-46页 |
3.3 高斯光激发下硅纳米二聚体散射特性 | 第46-52页 |
3.3.1 基模高斯光激发下硅纳米二聚体散射特性 | 第47-51页 |
3.3.2 HG10模高斯光激发下硅纳米二聚体散射特性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单层介质超表面生成特殊光场 | 第54-71页 |
4.1 基于琼斯矩阵的超表面设计与分析方法 | 第54-56页 |
4.1.1 幺正对称琼斯矩阵实现任意相位和偏振转换 | 第54-56页 |
4.1.2 单轴颗粒组成的超表面琼斯矩阵 | 第56页 |
4.2 超表面琼斯矩阵的获取 | 第56-59页 |
4.2.1 极化率张量方法获取超表面结构琼斯矩阵 | 第56-58页 |
4.2.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获取超表面结构琼斯矩阵 | 第58-59页 |
4.3 不同偏振态入射情况下的出射光场分析 | 第59-64页 |
4.3.1 线偏振态入射情况下的出射光场分析 | 第59-62页 |
4.3.2 圆偏振态入射情况下的出射光场分析 | 第62-64页 |
4.4 利用超表面设计生成径向/角向偏振光 | 第64-67页 |
4.4.1 单元颗粒的选取 | 第64-66页 |
4.4.2 利用超表面设计生成径向/角向光 | 第66-67页 |
4.5 利用超表面设计生成Airy光 | 第67-70页 |
4.5.1 Airy光场的简介 | 第67-69页 |
4.5.2 利用超表面设计生成Airy光束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双层介质超表面的旋光效应 | 第71-81页 |
5.1 不同单元结构组成的超表面的琼斯矩阵形式 | 第71-73页 |
5.2 琼斯矩阵的本征矢和基矢变换 | 第73-75页 |
5.2.1 超表面的本征矢 | 第73-74页 |
5.2.2 超表面琼斯矩阵在圆偏振基矢下的表示 | 第74-75页 |
5.3 双层介质超表面的旋光效应 | 第75-80页 |
5.3.1 旋光效应 | 第75页 |
5.3.2 双层超表面中的旋光效应 | 第75-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