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氨化硅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气凝胶发展简史第13页
    1.3 气凝胶的特性及应用第13-20页
        1.3.1 分形结构第13-14页
        1.3.2 热学性质及应用第14-15页
        1.3.3 电学性质及应用第15-16页
        1.3.4 吸附性能及应用第16-18页
        1.3.5 催化性能及应用第18页
        1.3.6 声学性质及应用第18-19页
        1.3.7 光学性质及应用第19-20页
    1.4 SiO_2气凝胶的制备第20-27页
        1.4.1 硅源介绍第20-22页
        1.4.2 溶胶-凝胶过程第22-23页
        1.4.3 湿凝胶的老化与溶剂置换第23-24页
        1.4.4 湿凝胶的改性第24-25页
        1.4.5 湿凝胶的干燥第25-27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第27-29页
2 氨化硅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与优化工艺研究第29-45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主要试剂及设备第29-30页
    2.3 实验内容第30-31页
    2.4 测试方法及表征第31-33页
        2.4.1 凝胶时间的表征第31页
        2.4.2 密度及孔隙率测定第31-32页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2.4.4 力学性能测试第32页
        2.4.5 比表面积分析第32-33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3-43页
        2.5.1 反应原理与反应流程第33-35页
        2.5.2 凝胶温度对SA气凝胶的凝胶时间、微观结构的影响第35-36页
        2.5.3 表面活性剂的量对SA气凝胶凝胶时间的影响第36-37页
        2.5.4 表面活性剂的量对气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第37-40页
        2.5.5 对SA气凝胶力学性能分析第40页
        2.5.6 不同凝胶温度下SA气凝胶的弹性模量变化第40-41页
        2.5.7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下SA气凝胶弹性模量的变化第41-42页
        2.5.8 不同比例的DDS与APTES对SA气凝胶弹性模量的影响第42-43页
    2.6 本章结论第43-45页
3 含GO/无GO氨化硅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5-59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主要试剂及设备第46-47页
    3.3 实验内容第47-48页
        3.3.1 湿凝胶的制备第47-48页
        3.3.2 湿凝胶溶剂置换与干燥第48页
    3.4 测试方法及表征第48-50页
        3.4.1 密度测试第48页
        3.4.2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48-49页
        3.4.3 比表面(BET)分析第49页
        3.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49页
        3.4.5 热重(TG)分析第49页
        3.4.6 力学性能分析第49-50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3.5.1 反应原理第50-52页
        3.5.2 样品表观与内部形貌分析第52-54页
        3.5.3 红外光谱分析第54-55页
        3.5.4 比表面积分析第55-56页
        3.5.5 热重分析第56-57页
        3.5.6 含GO氨化弹性硅基复合气凝胶样品力学性能分析第57-58页
    3.6 本章结论第58-59页
4 含GO/无GO氨化硅基复合气凝胶吸附CO_2气体性能研究第59-69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测试方法及表征第60-61页
        4.2.1 等温吸附曲线法第60页
        4.2.2 热重法测定气凝胶吸附CO_2气体性能第60-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4.3.1 CO_2吸附机理分析第61-62页
        4.3.2 CO_2压力对CO_2吸附性能影响第62-64页
        4.3.3 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影响第64-66页
        4.3.4 热重法测定气凝胶吸附CO_2气体性能第66-67页
    4.4 本章结论第67-69页
5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杂环二羧酸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植物基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稀土中Al(Ⅲ)、Fe(Ⅲ)的识别及去除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