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的相关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11-12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2-13页
    1.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15-26页
    2.1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第15页
    2.2 材料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的影响第15-20页
        2.2.1 正极材料第15-17页
        2.2.2 负极材料第17-19页
        2.2.3 电解液第19-20页
        2.2.4 隔膜第20页
    2.3 电池制造工艺及制造过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20-22页
    2.4 电池设计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第22-23页
    2.5 使用条件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第23-24页
    2.6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2.6.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4-25页
        2.6.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3章 实验技术与仪器第26-32页
    3.1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26-27页
    3.2 实验仪器第27页
    3.3 实验技术第27-29页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第27-28页
        3.3.2 X射线衍射法第28页
        3.3.3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第28-29页
    3.4 电池制备工艺第29-32页
        3.4.1 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流程图第29页
        3.4.2 锂离子电池的制备过程第29-32页
第4章 电池关键工艺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2-40页
    4.1 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第32-33页
    4.2 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4页
        4.2.1 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的充放电曲线第33-34页
        4.2.2 LiNi_(0.8)Co_(0.15)Al_(0.05)O_2样品的循环性能第34页
    4.3 负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第34-37页
        4.3.1 硅碳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第34-35页
        4.3.2 硅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5-37页
    4.4 不同电解液体系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37页
    4.5 不同正负极容量比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7-40页
第5章 电池结构设计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第40-50页
    5.1 设计原理第40-42页
    5.2 四种设计电池实体图第42-43页
    5.3 不同极耳引出方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3-46页
    5.4 不同长宽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5.5 极耳引出方式和长宽比的综合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5.6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第6章 电池结构设计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影响分析第50-59页
    6.1 实验条件第50页
    6.2 试验方法第50页
    6.3 实验仪器第50-51页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6.4.1 XRD结果分析第51-55页
        6.4.2 SEM结果分析第55-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单相远程智能电表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频电容、电感测量方法及实现